打造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夯实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基
2022-05-25 18:15:31
2022年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国家已经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精准补短板、强弱项,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调动全社会力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会议强调,要立足长远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适度超前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科学规划立足全生命周期统筹发展,发挥多轮驱动作用,注重效益提高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等原则。会议指出,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设施建设以及智慧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加强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
01、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必要性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公共性的基本特征,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中国过去40年高速发展,在很大部分得益于国家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当然,这不是我国的首创,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了应对空前的经济大萧条,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了著名的“罗斯福新政”。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政策就是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基建项目不仅提高了就业,增加了民众收入,还为后期美国经济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为应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需要进一步发挥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科学统筹、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牵引关联产业发展、培育孵化新产业的重要作用,构建平抑经济波动的经济增长“压舱石”。
02、基础设施的发展演变趋势
如果说过去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铁公机’,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而新基建则主要指以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传统基建解决了物和人的连接,公路、机场的修建,给区域带来繁荣的商业。数字化新基建则解决数据的连接、交互和处理,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新技术,作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将给产业升级带来更大的空间,推动形成新的产品服务、新的生产体系和新的商业模式。
同时,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物联网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的基础设施领域和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正在进行融合,基于IoT及传感器设备互联、人与物互联系、物与物互联,传统基础设施的每个“构件”、部品都可以和实现互联和互为感知,正在形成信息物理融合的基础设施系统。
03、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泛华认为应该围绕生态文明、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核心战略,围绕生态治理建设、城市更新、县域经济和产业园区等四大应用场景,结合我国绿色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综合需求,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具体可以分以下6类:
1、传统基础设施:一是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目的切实提高民众的便利性;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城市防洪排涝、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公共卫生应急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强化水利、交通、医疗、环保生态、宽带网络等方面的投资,为农民创造更完善的生产条件和美好的生活环境。
2、生态基础设施: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主要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治理、海绵城市、矿山治理、园区废水处理、河湖缓冲带建设、数字岩土工程、 “生态岛”试验区建设、生物多样性观测体系建设、农田退水与地表径流净化工程,并结合数字技术形成建成的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网络。
3、能源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是城市和区域发展的能源保障体系支撑,主要包括:区域能源体系及光伏、风电、储能设备、特高压电网等新一代能源基础设施。
4、新型基础设施(新城建):主要是指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及和其传统基础设施融合而成的融合新基建,主要包括:一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二是融合基础设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传感设备等技术和传统的基础设施融合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如:智慧管廊、数字城市管网、数字桥梁、智慧交通等;三是平台融合基础设施——运用BIM、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构建统一的CIM空间信息模型,打造数字孪生城市,积累城市全要素数据,形成智慧运营平台,服务于城市综合治理服务、产业转型、城市体检、环境监测等。
5、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6、社会基础设施:主要为人们提供社会性公共服务的健康医疗、教育设施、文体场馆、体育设施等。
结语
总之,新一轮基建的狂潮来袭,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不仅是为了应对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压舱石,更是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的基石。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新基建、传统基建和绿色生态设施等进行体系化思考,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绿色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夯实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基。
来源:泛华集团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