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通过更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支持措施应对经济增长中的逆风
中国经济时报 / 2022-05-24 11:00:05
2022年5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45%。1年期LPR维持在3.70%不变,保持稳定。5年期以上LPR下调15个基点,这是自2019年LPR改革以来的最大降幅。
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5年期以上LPR下调对改善市场预期、降低融资成本和稳定经济大盘都将发挥有益作用。中国将通过更多的措施来应对经济增长中的逆风。
政策调整鼓励中长期贷款和投资
自4月份以来,疫情有所反复对中国经济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随着近期新增感染者数量持续下降,经济社会运行正在逐步复苏。
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周景彤表示,当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给经济平稳运行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市场主体面临困难有所增加。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2.9%,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6.1%,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经济景气多维度走弱。受此影响,信贷需求同步下降。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6454亿元,同比大幅少增8231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2652亿元,同比少增3953亿元。居民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经济运行将逐步恢复正常,企业生产、居民消费需求将陆续回暖。5年期以上LPR下调15个基点,对改善市场预期、降低融资成本和稳定经济大盘都将发挥有益作用。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表示,从5年期以上LPR下降15个基点,1年期LPR保持不变,可以看出,央行的目标是降低中长期贷款利率,而不影响短期贷款利率,鼓励居民户和企业进行中长期贷款和投资。在居民户层面,中长期投资主要是房地产投资。而在企业层面,中长期投资主要涉及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意在缓和短期经济波动、拉动长期经济增长。
周景彤表示,5年期以上LPR超预期下调,将进一步带动金融机构下调中长期贷款利率,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切实缓解实体经济的融资负担。如果中长期贷款利率下调,将增强低成本资金对企业的吸引力,有助于稳定企业未来生产及经营预期,提升其信贷需求意愿,加快资金投入。5年期以上LPR是居民房贷利率的“锚”,其下调与此前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形成政策呼应,将进一步缓解居民还贷压力,也将更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整体来看,5年期以上LPR下调是强化逆周期政策调控的必然之举,目的在于改善市场预期、“熨平”短期经济波动,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表示,5年期以上LPR从4.60%下调15个基点至4.45%,比市场普遍预期多约10个基点。1年期LPR维持在3.70%不变,表明政策没有全面转向或放松。5年期以上LPR被广泛用作抵押贷款的基准利率,表明相关部门正在采取具体措施稳增长。尽管中国国内疫情有所反复,但从最近的零售销售和工厂活动数据来看,预计2022年后期消费和经济活动将有所回升,中国将通过更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支持措施应对经济增长中的逆风。
政策继续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未来货币政策应如何发力稳增长?
苏剑表示,中国货币政策可加大宽松力度,考虑进一步降息和降准,同时降低贷款条件。房地产政策可以有所松动,贷款向中小企业倾斜,不仅可以刺激需求,更重要的是纾困。当前,保住市场主体非常重要,保企业就是保就业,保就业就是保收入,老百姓有了收入,才能促进消费,才能保证房贷、车贷不断供,才能守住不出现系统性金融经济危机的底线。建议对中小微企业和居民户住房贷款等可实行免息或者暂时停息,并增加对中小微企业和居民户的贷款。
周景彤表示,为应对当前的经济困局,货币政策应继续发挥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功能。一方面,货币政策应继续主动发力、靠前发力,持续稳定市场预期。当前,突出的问题不是缺少资金供给或流动性短缺,而是市场主体资金需求动力不足。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变化择时、择机运用降准等工具,继续提升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及意愿,做到提前投放、加快投放,确保新增信贷规模明显扩大,更好托底经济发展。特别要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采取延期还本付息等手段促进困难行业和企业加快恢复,做好相应帮扶工作。
另一方面,以“两增”和“三补”作为支持重点,找准方向、精准发力,更好发挥货币政策结构性功能。首先,增大对传统及新型基础设施、房地产和重大项目的投资力度以及“银发经济”、网络消费、乡村消费等细分消费领域的金融支持,以“两增”为突破口深挖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持续发挥好专项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经济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以“三补”为抓手推动重点领域补短板,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作者: 刘慧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