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实现发展预期目标
新华社 / 2022-05-13 10:43:39
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实现发展预期目标
——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
今年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总体实现平稳开局。3月份以来,在一系列超预期突发因素作用下,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还需如何发力?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
记者:今年以来,我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挑战增多,经济运行也一波三折。您如何评价今年一季度平稳开局?如何看待近两个月经济表现出的下行压力?
盛来运: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以及众多困难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顶住压力实现平稳开局,经济运行总体处于合理区间。放眼全球,我国今年一季度成绩单也是相当好的。4.8%的经济增长率位居主要经济体前列,同时物价涨幅处在较低水平,非常不容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充分彰显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活力,成绩来之不易。
3月份受疫情冲击超预期影响,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4月份PMI等先行指数持续转弱,显示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对此,要全面辩证地看,既要看到短期波动的“形”,更要看到长期发展的“势”。从短期看,部分指标回落较多,主要是受疫情外部冲击的结果。但是,从累计看、从大局看,经济稳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尤其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变。3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2.8%,一季度单位GDP能耗下降2.3%,经济新动能仍在较快成长。这说明尽管当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未变,可以说是“形有波动、势仍向好”。
记者:近期疫情散发多发,特别是集中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您如何评估本轮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中国经济大盘能否稳住?
盛来运:从3月份全国和部分地区一些指标数据看,本轮疫情确实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部分地区经济受疫情冲击明显。3月份,受疫情影响较重的上海、吉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10.9%、36.7%,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下降18.2%、69.9%。
尽管疫情对部分地区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但总体上看,这些影响是阶段性的、短期的、外在的。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疫情冲击有望逐步减弱,前期因疫情压抑的经济活动也将不断释放,经济有望迎来复苏的拐点。从5月份情况看,吉林、上海等地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发用电量等一些先行指标已出现积极变化。
从全年看,尽管可能还会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韧性强、潜力大、回旋空间广的基本特点没有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实现发展预期目标的有利条件仍然较多。
从供给支撑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增强,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2年居世界第一位,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较强。从需求支撑看,我国有14.1亿人口,有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国内市场,解决温饱实现小康后,消费升级呈加快趋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广阔的国内市场都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有力保障。从政策支撑看,我国政府赤字率低、债务总体可控,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多,当前宏观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增量政策工具正在抓紧谋划,稳增长政策有望进一步显效发力。
记者: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发展带来较大冲击,请问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如何?如何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盛来运:最近我局利用近10年的数据对中小微企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初步测算结果显示,中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状况与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83。也就是说,经济增长越快的地区,中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态势也越好,反之亦然。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下,近两年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企业生产成本普遍上升,市场需求难以充分释放。在生产端和需求端双向挤压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尤其是资产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更大。对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下更大力气维护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要坚定不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中小微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加大对受疫情冲击严重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纾困帮扶力度,细化实化已出台的退税减税降费、物流保通保畅、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等政策,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达实体经济。
记者:下一步,宏观政策该如何发力?在稳就业、稳物价、稳市场主体等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盛来运: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全面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对做好下一阶段经济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现在关键是抓好落实、取得实效,多措并举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一是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要深刻、完整、全面认识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深刻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二是加大稳增长政策力度。要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稳定经济增长、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从历史经验看,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是应对短期经济困难最管用的快招。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基础设施投资还有十分广阔的空间,我国人均基础设施存量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二成到三成,人均铁路营业里程不足美国的30%;在新基建和民生发展设施领域更是大有可为,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数仅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20%左右,天然气、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左右。
三是切实稳住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是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只有稳住了市场主体,才能真正稳住经济、稳住就业、稳住预期。要从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的实际困难出发,利用好退税减税降费、缓缴社保费、纾困专项资金、普惠小微贷款等多种政策手段,切实为市场主体排忧解难。
四是大力稳就业保民生。受疫情冲击影响,阶段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的现象有所增多,总量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压力上升,对此要落实落细援企稳岗政策,做好重点群体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救助,尽量减轻疫情对就业的冲击。
五是着力做好市场保供稳价。保供稳价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统筹发展和安全至关重要,必须高度关注、全力做好粮食、能源等关键领域保供稳价工作。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