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客观认识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详情

客观认识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 2022-05-10 14:33:14
据了解,任何国家在任何发展时期,经济增长不会总是一帆风顺,而是处在这样或那样的挑战之中。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经济也是如此,需要通过实施相应的改革、发展和调控政策,为经济增长保驾护航,把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这里所说的合理区间是由潜在增长率所决定,指在没有周期性干扰的条件下,生产要素供给和配置所能支撑的增长速度。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提高,以及人口转变进入新的阶段,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潜在增长率处于长期下行的趋势。
 
例如,李雪松和陆旸对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进行的中位预测和高位预测显示,GDP年均增长速度在2021—2025年期间分别为5.44%和5.77%,在2026—2030年期间分别为4.84%和5.21%,在2031—2035年期间分别为4.10%和4.48%。即使按照中位速度,中国经济也可以实现“十四五”期末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和2035年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人均GDP在2025年达到14351~14557美元,2035年达到22513~23642美元。
 
然而,各种长期转折和短期冲击的情形总是会发生的,确保经济增长潜力得以实现,有赖于恰当的政策选择和巨大的努力。一方面,中国经济虽然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率先复苏,但是,疫情仍在局部性、间歇性发生,并且疫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具有延续效应。另一方面,中国人口到达一个崭新的转折点,人口峰值和更深度老龄化将从供需两侧影响经济增长态势。因此,更好地认识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风险,进而选择针对性的政策,出台行之有效的措施,需要有一个恰当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经济史上的重要事件通常都会发生两次,第一次在现实中,第二次在经济模型里。无论人们的主观愿望如何,该发生的已经发生,即便是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也无可挽回。然而,正如经济学家常说的那样:不要浪费任何一次危机。从发生事件的经验和教训中提炼理论、检验理论乃至扬弃理论,是经济学发展的独特路径。从这个目的出发,我们尝试建造一个分析框架并将其应用于中国经济,把经济增长转折的长期视角和经济周期冲击的短期视角,分别与供给侧的增长潜力和需求侧的支撑能力相对应,由此构成理论上成立、现实中存在的四种情形(表1)。表1显示的四个交叉栏代表了过去十余年里,中国经济发生过的和正在发生的事件。
 
客观认识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对其进行重新推演,有助于认识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第一栏是长期转折与供给侧变化的组合,反映人口红利消失这一经济发展转折点与其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的因果关系。第二栏是短期冲击与供给侧的可能组合。总体来说,自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来,并未遇到短期的供给侧或需求侧冲击,因此,实际增长速度虽然下降,却与潜在增长率保持一致。第三栏是长期转折与需求侧变化的组合,反映人口转变新阶段使得经济增长制约因素转到需求侧。第四栏是短期冲击与需求侧变化的组合,提示在疫情后复苏中更加注重促进保市场主体和保民生之间的协同性。本文将以分析后面两种情形为重点,揭示中国经济面临的新挑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章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作者:蔡昉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