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网 / 2022-05-05 15:35:41
4月26日,“借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举行,会议由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主办。与会学者就“长江经济带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应发挥什么作用”“应当如何借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话题,从不同视角展开深入研讨。
联动推进长江经济带软硬件建设
“市场更统一”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成长春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根本出发点,而有效市场离不开有为政府的引导。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协调互动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要条件。
他表示,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应该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走在前列。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下好“一盘棋”要求,长江经济带十一省(市),尤其是三大城市群,在联动推进重要基础设施等“硬件”不断完善的同时,更要协同加强“软件”建设,即:加快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置,建立健全产权保护制度;加快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运输市场,消除区域运输标准差距,创新运输组织模式;加快完善统一的投融资体制,加大金融合作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增强市场监管制度和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强化统一市场监管执法。
加快建设劳动力与人才顺畅流动的大市场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人才跨地区顺畅流动,对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至为关键。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左学金表示,长江经济带尤其是其中的三大城市群,肩负着我国未来创新发展的“增长极”的重任,已经并将继续成为我国人口流入的重要目的地,但目前劳动力和人才的空间流动与社会流动还存在一些障碍。例如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是按地区和人群多重分割的碎片化体制,这种体制不能适应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劳动力的流动性。
左学金提出,促进劳动力、人才跨地区顺畅流动,需要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一方面,中央层面要加快推进基本社会保险体制去属地化和去身份化、调整国民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三支柱结构等改革;地方政府要致力于建设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劳动力市场。在新的人口变动格局与区域发展格局下,长江经济带需要在中央和地方政策支持下,更加注重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创新体制机制,在加快建设劳动力与人才顺畅流动的大市场实践中走在前列。
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资本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领域比较早建立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雏形,现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何建华结合中国的资本市场现状,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展开分析。他提出,此次中央决定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核心在生产要素与各类优质资源的配置层面。在生产要素资源上,资本是各类要素和资源的精华,但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在顶层制度设计、投资者培育、监管模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本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他认为,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改变,但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视野来看,应该坚持高标准高要求,重点要处理好“六大关系”,即统一协调与开放竞争的关系、结构完整与机制灵活的关系、公开透明与监督优化的关系、市场做强与资本功能的关系、风险防范与基础配置的关系、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系。其中,作为长江经济带“龙头”的上海,要努力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高地,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承担重要功能。
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布局区域内协同合作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要从打破地区保护主义的视角去看,还需从另一新视角、新思路去理解中央的大政方针,即中国今天的经济发展,一定要充分利用超大规模国内市场这个独特优势,它是我们参与全球竞争的有利条件。”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徐康宁表示,长江经济带可以从数字经济发展的布局上推进区域内协同合作,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是在“东数西算”的国家战略实施上带好头,长江流域东部地区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规模巨大,中西部地区算力支撑条件好,可以紧密协同合作。其次是促进数字经济产业链的合理布局,避免区域内的低水平重复。现在不少地方发展数字经济有一哄而上、搞“小而全”倾向,不顾实际条件,一味要打造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的全产业链,这有违经济发展规律。集成电路之所以是尖端技术产业,正是汇聚了中国乃至全球的创新资源所成。此外,应大力促进这一区域人才和技术要素的流动和市场化配置,同时依托全国大市场,这样建立起来的全产业链才是高效的。
助推长江经济带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长江经济带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长江经济带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教授张二震在厘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和深刻内涵基础上表示,借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助推长江经济带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总体思路,一方面要重点突破商品和要素市场的改革难题,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商品、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另一方面要加快制度型开放的步伐,即从以往“边境开放”向“境内开放”拓展、延伸和深化,建立形成与国际高标准经济规则相接轨的基本制度框架和行政管理体系。长江经济带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其中的关键在于国内市场的循环畅通。只有让商品与要素在国内统一的市场自由流动,让长江经济带成为一个全球生产性要素(包括人才、资本、金融)都愿意来且便利进出的场所,才能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更好推动江苏现代化走在前列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原副主任沈和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深化市场经济实践、丰富市场经济理论和政策法规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他结合江苏现代化起步早于全国、起点高于全球、使命引领未来的三个鲜明特征以及在建设统一大市场方面要体现出市场建设要更具韧性、市场建设要更有活力、市场建设要更有竞争力的三个特点指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江苏而言,就是要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用足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放大放活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综合效应,为坚决扛起“三大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支撑。总结起来就是,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更好推动江苏现代化走在前列,在推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向超强市场规模优势转变中,如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战略目标。
统筹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光明日报社江苏记者站原站长郑晋鸣针对当前国内不少地区仍然按照“大而全”“小而全”的方式推进产业发展的现实谈到,中央关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部署很有必要。他认为,各地区要综合比较优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发展阶段、防灾避险能力等因素,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力戒贪大求洋、低层次重复建设和过度同质竞争。同时,他以“疫情之下:计划与市场”为题分析指出,当前国内出现的疫情地区物资短缺、物价上涨与其他一些地区农产品滞销“伤农”同时并存现象,需要我们在疫情影响等特殊时期,统筹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市长”与市场的关系,在做好计划的同时,充分发挥好市场的作用,确保特殊时期区域乃至全国市场一体化良好运行。
聚焦重点区域渐次推进与协同作战
当前我国的比较优势(绝对优势)在于潜在的大规模市场,但却普遍面临着市场分割、大而不强等问题。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长江经济带产业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陈晓峰认为,中国转型时期较为特殊的地方政府竞争性体制,使得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聚焦重点区域渐次推进与协同作战。陈晓峰表示,长三角市场经济发达,且内部发展程度相近、城市梯队性较为合理,其在一体化实现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也最有助于引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已在市场一体化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仍然面临制度规则不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地方保护和逐底竞争等历史问题,应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营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重视市场设施(硬件和软件)高标准联通、打造区域产业链共同体和世界级产业集群、发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引领撬动作用、推进府际合作与协同治理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探索特殊时期长三角市场一体化运行的保障体制
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黄建锋针对本轮上海疫情影响对长三角市场一体化运行带来的阻隔问题时提出,做好疫情影响等特殊时期长三角市场一体化运行的保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优化人流限制与管控手段,实施严格的分期分类分级管理,力求保障生产生活对地区间各类物流需求的基本正常运行。在疫情特别严重时期,无论是地区之间还是城市内部,要科学合理运用有效组合措施确保基本民生和应急物资的循环畅通。二是地区之间涉疫管控坚定实施全国统一的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不同防控等级下地区乃至全国统一的防控标准。三是需要重新认识和评估枢纽型重大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优化问题,未来重大枢纽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需要兼顾经济效应和特殊时期安全效应的平衡。四是建立与特殊时期相适应的市场运行监管体制和机制,严惩破坏市场秩序的恶劣行为。(作者:杨凤华 吴楠)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