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推动中国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 解决社会保障关键问题 详情

推动中国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 解决社会保障关键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网 / 2022-04-26 16:10:52
  4月16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第44期在线举行。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诚信集团)主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社会保障的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推动中国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代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作了题为“中国社会保障报告:现状评估与高质量发展”的主报告。报告围绕以下方面展开:一是社会保障及其定位;二是社会保障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三是中国社会保障的发展成就与经验;四是质量不高是现行制度安排的主要问题;五是以高质量的社会保障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报告深刻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保障,强调现代社会保障影响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充分肯定了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成就,同时剖析了现行制度安排的主要问题是质量不高,提出我国需要尽快构建起高质量的社会保障制度,以高质量的社会保障制度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并对如何构建高质量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尊重、三大原则、四个着力点”。
 
  “加强和改进社会保障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具体行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教授首先分析了社会保障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具体而言,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反贫困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消除贫困是实现富裕的第一步。合理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促进社会财富不断积累,能够改善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进而缩小贫富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保障领域的一系列变革促进了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但是我国的社保制度仍然存在部分社会成员的基本风险保障不到位、一些制度的收入再分配功能不强和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需要从三方面优化我国基本社保制度:第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保障制度的定位要准确,保障标准特别是待遇标准要适度,并且项目体系要完善。第二,要改进基本保障的制度设计,要强调公平性、可持续性以及运行效率。第三,创新管理机制,社会保障制度目标的实现要依靠医疗、教育、照护等相关服务的提供才能实现。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上海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泓教授认为,对于共同富裕和社会保障的构建,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科技带来了一定的支撑。在社会保障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关键性问题:首先是养老金全国统筹的难度比较大,对中央与地方两级的积极性、怎样提高整体的水平都带来了挑战。其次是城乡之间、不同行业单位之间存在差距。最后,在构建养老保险的三支柱中还有较大的压力。在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方面,汪泓认为社会保障能够有效促进共同富裕,在整个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为劳动力的健康就业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为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撑;另外,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起到了重要压舱石的作用,经济发展决定了社会保障的水平。
 
  解决社会保障关键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研究员分析了养老保险制度的贡献,并指出了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相关改进建议。在养老保险制度的贡献方面,如果没有养老金制度,企业还要包办员工的生老病死,从这一点讲社保或者养老金使国有企业真正从行政附属物中摆脱出来,变成了市场主体。此外,养老金制度把人解放出来,使人变成了真正的劳动者,也推进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此同时,养老保险构建起了覆盖全体国民的养老网和安全网。他认为,我国的养老金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关注的重点。首先,养老保险制度要处理好精算中性和再分配的关系,掌握好两者的边界。养老金制度在促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具有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的作用,要掌握好宣传尺度。在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过程中,要关注可持续性和公平性之间的关系,掌控好激励措施和福利保障的边界。此外,关注顶层设计的同时加强实践探索,并且在推行过程中注重法治化,注意构建起养老保险制度与财政之间的“防火墙”。最后,把握好制度改革的阶段性,处理好国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养老保险制度的生产要素作用。对于未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要把握好其反贫困、“终身躺平”、再分配和保险的功能,做好四个功能之间的非均衡发力。
 
  社会安全网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公平上,但是也要看到经济学研究的激励机制,让付出更多的人得到更多,这是促进效率的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理论和制度安排。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从供给需求和资源配置出发分析了这一问题。他表示,我们在高度重视社会保障网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它的来源和供给。在涉及资源分配的问题时,其来源、分配和运用都需要有一个协调的基本观点和立场。此外,制度设计要兼顾公平性和效率,区分引导分流,借助经济学的一些原理来提高现有资源的配置效率。总体而言,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我们既要重视需求,同时也要重视扩大供给。面对当前经济下行调整的情况,要把高质量、高收入、可持续的社会保障需求与相关政策做好协调,这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
 
  目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经进入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这一阶段不仅要考虑跨期平衡保障、收付一致的原则,同时要保障分配再平衡,达到共同富裕的效果。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教授从宏观经济调控角度分析了社会保障的总量、结构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社会保障对于稳定经济而言,发挥着减震器的作用。在经济高涨时,社会保障收入一般比较平稳,会有一定盈余。并且社保调整会给宏观经济带来周期性平衡,所以好的社会保障网的构建能产生较好的经济缓冲作用,从而使周期平衡性变得更好。他还指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方面的保障体系,真正起到自动稳定器作用的是与失业相关的救助。失业是顺周期的现象,失业救助、失业补贴是逆周期的,这个逆周期是发挥社保体系自动稳定器作用的重要举措,但我国在失业救助、失业保障方面的制度构建相对滞后。总体而言,社保制度的改革在追求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在精算平衡、公平正义方面发挥很好的作用,同时还应当适度考虑在整个宏观经济稳定中的功能。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