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三重压力下“稳增长”需提高市场主体信心 详情

三重压力下“稳增长”需提高市场主体信心

中国经济时报 / 2022-03-21 11:46:51
3月17日,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召开。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煜辉、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等多位知名专家围绕“‘三重压力’困扰宏观,‘结构改革’亟待突围”这一主题展开研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瑞明代表宏观团队发布主报告。
 
刘瑞明在主报告中指出,我国宏观经济短期企稳,但风险犹存。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稳步修复,但边际支撑力下降;二是CPI、PPI剪刀差尚未呈现明显改善趋势,实体利润空间仍然有限;三是失业率总体稳定,但结构性矛盾突出,19-24岁失业率较高;四是工业企业生产加快,数据呈现三大分化——所有制分化、规模分化、上下游链条分化;五是整体外贸形势有所回落,局部风险闪现;六是各类信心指数稳中有忧,未来预期高度依赖政策走向。
 
报告认为,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出现宏观长期下行压力。三重压力的核心来源是供给侧结构性失衡,这种结构性失衡甚至会引发货币刺激政策和财政刺激政策的非意图后果。报告还指出,宏观经济长期面临这三重压力,不可能短期内迅速消解。为了缓解这三重压力,必须要打破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一是要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从而降低生活成本和生产成本,推动企业的复苏和经济的增长。二是深化劳动力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劳动力流动壁垒。三是深化资本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资本配置效率。四是以科研成果产权改革为核心,全面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有效率,促进生产率。五是发挥数据的作用。一方面发挥市场活力激发作用,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其组织变革和制度变革的推动能力。六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数字要素的流通环境和数字技术的监管。七是持续完善市场结构,稳步推进市场公平竞争。既要打破既有的长期存在的进入壁垒,保证市场的充分竞争和公平竞争,又要基于公平竞争的原则,在科学反垄断的基础上推动市场竞争结构的合理化。
 
报告强调,在三重压力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要“稳增长”,确保中国经济有一个稳定的、可持续的、健康的增长速度。解决就业问题,从中小企业新增就业职位。要解决信心问题,需要提高中国企业、企业家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各方面宏观政策的支持,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的政策,并且要积极实施。
 
刘煜辉针对三重压力提出了应对冲击、稳定经济的四方面建议。
 
第一,稳定就业。稳定经济的核心是稳定就业,而对就业改善重要的是改变疫情冲击下经济流量急剧下降的局面。所以,接下来中国的抗疫政策如何从过去的行政抗疫、社会管控有效转化到科学抗疫,对显著改善经济流量和稳定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有效缓解在房地产下行周期压力释放的时间窗口下,地方财政悬崖的压力。
 
第二,要稳定中国能源基本盘,稳定煤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可再生能源的新增不计入能耗指标,原料用能不计入能耗指标,通过弹性化地处理“双碳”能耗,今年能耗指标的释放能增长8%以上。所以,如何减少供给冲击是今年着手稳经济的重要一环。
 
第三,针对预期信心减弱的方向,在政策方面要进行较大的策略性调整。尽管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变革的时间窗口,但阶段性策略调整是当前亟须重视的方向,要以扶贫心态来呵护民营资本和私营资本的信心。
 
第四,要重视外部条件,特别是全球格局。由于乌克兰危机事件所带来的冲击,G2战略竞争格局的天平至少在这个时间窗口出现了明显倾斜。我们要重视这一变化给中国带来的潜在冲击和压力,要有含章可贞的开放态度,智慧地化解由外部条件的恶化所带来的种种压力。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