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三大反转和一个困惑
文/ 黄益平 / 2022-02-16 10:17:57
纵观过去40年的经济改革历史,2008年似乎是一个很重要的分水岭。这倒并非仅仅因为在那一年发生了全球金融危机,更主要是因为在那前后,中国的宏观经济表现出现了180度大反转。
经济奇迹之后应该就是“常规发展”,现在流行的说法是“新常态”,新常态与之前相比有什么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大反转:
第一,中国经济从之前的“高速增长”突然变为“持续减速增长”。
2008年之前,年均GDP增长率接近10%。2008年和2009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明显减速。2010年在一揽子计划的推动下,GDP增长率重新回到10%以上,可惜这样的表现只是昙花一现,随后GDP增长率连年下降,到2016年和2017年,已经稳定地跌到7%以下。
第二,经济结构从之前的“严重失衡”迅速走向了“再平衡”。
2008年之前,只要讨论中国经济问题,就避不开经济结构失衡的话题。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与出口两驾马车拉动。政府一再采取措施调整经济结构,但几乎每次都无功而返,结构失衡的矛盾愈演愈烈。2008年之后,经济结构毫无预警地开始了再平衡的过程,投资率持续下降,经常项目顺差显著收窄,消费成了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第三,金融体系从“相对稳定”演变为“系统性风险上升”。
过去我们一直很自豪地说,中国是主要新兴市场大国中唯一一个没有发生过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国家,但最近这几年金融风险不断在不同的领域之间游走,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已经大幅提高。
如何理解2008年前后在中国经济中发生的这些大反转?再往之前看,为什么在2008年之前中国经济会出现一方面经济高速增长、另一方面结构严重失衡的现象?
而这后一个问题,正是我在2009年来北京大学工作时希望解开的谜。这个问题也可以表述为:为什么大家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判断分歧这么大?
有的专家对中国经济非常乐观,有的人则很悲观,简单地说,看增长速度的往往乐观,看结构失衡的往往悲观。
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或者可以说,它们描述的可能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