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降准有多重积极作用
经济日报 / 2021-12-08 10:26:43
1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于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全面降准十分及时且必要,具有多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下一步应继续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对货币政策进行预调微调,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稳中有进。
从国际看,2021年下半年来全球经济景气度有所回落,能源价格上涨、供应链紧张制约了世界经济复苏。从国内看,虽然上半年经济增速较快,但经济恢复的态势并不稳固,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部分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仍然处于困境之中。12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视频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时表示,中国将“适时降准”。几天后,央行就宣布降准,这也是继7月15日全面降准后今年第二次降准,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一,既传递明显信号,又具有实际意义。今年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为4.9%,两年平均增速为4.9%,均降至5%以下,宏观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近期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有所抬头,加重了市场紧张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全面降准,表明央行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决心,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降准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更加适宜的政策环境。三季度,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有所上升。降准之后,对银行来说,流动性更加充裕,资金成本更低,信贷投放意愿和能力都将提升;对实体企业来说,将更容易从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贷款利率有望进一步下降,融资成本将更低。
第二,既着眼长远目标,又兼顾当下需求。此次降准正式实施时间为12月15日,正好是9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日。降准释放的资金部分用于归还到期的MLF,时间点完全匹配。在岁末年初实施降准,还有助于缓解特殊时段流动性紧张,保持金融市场平稳。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通过实施全面降准,维护市场稳定,有助于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更为明年经济顺利起步奠定基础。全面降准根本目的在于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银行资金的期限结构,为银行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提供更充足的“弹药”。此次全面降准之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为5%,处于较为合理水平。
第三,既增加资金总量,又降低资金成本。从金融机构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近年来银行息差总体上呈现缩窄态势,银行“不敢贷、不能贷、不愿贷”的困局仍不同程度存在。而全面降准为银行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在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同时降低了银行资金成本。据央行测算,此次降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这将有助于提升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意愿和能力,巩固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等政策效果,使银行让利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的行为更具持续性。
应该看到,全面降准传递了明显的政策信号,但此次降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滑向宽松,货币政策稳健的基调仍然没有改变。降准虽然释放了约1.2万亿元资金,但其中的9500亿元用于归还到期的MLF后,实际释放的流动性相对有限,不存在“大水漫灌”等情况。而且,央行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指导,引导降准释放的资金主要投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如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
(作者系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