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融形势的四个特点
五道口金融学院 / 2021-11-24 23:11:34
当前金融形势的具体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
1、稳中有进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及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我国金融业总体稳健运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规模平稳增长,资本充足水平稳中有升,盈利能力基本稳定,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银行业资产负债规模平稳增长。截至2020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319.74万亿元,同比增长10.25%,增速比上年上升2.14个百分点;负债总额293.11万亿元,同比增长10.39%,增速比上年上升2.70个百分点。
保险业资产平稳增长,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上升。截至2020年末,保险业总资产23.30万亿元,同比增长13.29%,增速较上年上升1.11个百分点。其中,人身险公司总资产19.98万亿元,同比增长17.82%;财产险公司总资产2.34万亿元,同比增长2.11%;再保险公司总资产4956亿元,同比增长16.31%。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分别为 3206元和4.45%,较上年分别增加160元和0.15个百分点。
证券行业平稳增长。截至2020年末,全国共有证券公司138家,较上年增加5家,其中上市证券公司39家,较上年增加4家。证券公司资产总额8.90万亿元,同比增长22.50%;净资产总额2.31万亿元,同比增长14.10%;净资本总额1.82万亿元,同比增长12.35%,连续两年实现正增长。
2、稳中向好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合理分工、相互补充、功能完整的现代金融体系初步形成。金融机构方面,银行业初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体系结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加快战略转型,积极推动落实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深化改革方案,中小银行稳健经营能力进一步提升,民营银行实现常态化设立和稳妥有序发展。金融市场方面,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2020年末,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近4200家,总市值近80万亿元,债券市场规模达117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和第二大债券市场。
3、稳中有为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明显提升。一是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持续深化,贷款利率隐性下限,被完全打破,贷款利率保持低位运行,为顺利完成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1.5万亿元创造了良好的利率环境。二是积极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积极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工具,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三农”、扶贫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开展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为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提供优惠利率长期稳定资金来源。三是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春节开市后,向金融市场提供1.7万亿元短期流动性,有效稳定市场预期。2020年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提供1.75万亿元长期流动性。分三批次安排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抗疫保供、复工复产和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组织实施支持企业延期还款和扩大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指导银行保险机构综合采用展期、延期、续贷、降本、分险、创新产品、简化手续、推广全流程线上“无接触”式金融服务等方式,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四是强化监管考核督导,确保金融支持力度。明确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贷款增速、户数“两增”以及五家大型银行增速高于40%的目标,督促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续贷、中长期贷款及制造业贷款投放。建立监管评价机制,督促银行改进内部绩效考核、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机制,持续完善涉企信用信息整合共享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实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五是进一步激活消费市场活力。推动移动支付便民服务向纵深发展,推动公交、旅游、餐饮住宿等便民场景不断做实做透;组织开展境外游客境内移动支付便利化试点工作,打造国际化、便利化的移动支付服务环境;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移动支付应用,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旅游、消费。六是强化国家重大战略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建设资金供给,推动重大项目落地。2020年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5.26万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11万亿元。健全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绿色信贷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服务绿色产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2020年末,全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以上。2020年全年共支持3228万户经营主体,比上年增加524万户。七是积极发挥绿色金融“加速器”作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动员公共和私人部门资金支持绿色经济活动,加强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完善并统筹绿色金融分类标准,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通过商业信用评级、存款保险费率、公开市场操作抵押品框架等渠道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研究应对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探索在对金融机构的压力测试中系统性地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并逐步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鼓励金融机构评估和管理其环境和气候风险。配合建立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挥好碳市场的价格发现作用。同时,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经济体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国际合作,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
4、稳中有忧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一些国家采取超常规货币政策,可能对我国金融安全形成外部冲击。发达经济体超宽松政策的溢出效应明显,跨境资本流动波动加大,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全球股市快速恢复,多国房价再创新高,对金融稳定构成潜在威胁。一旦主要发达经济体释放货币政策转向信号,可能导致风险资产的重新定价以及全球融资条件重新收紧,引发金融市场大幅调整,影响市场信心和金融稳定。二是金融体系一些长期形成的隐患并未有效消除,疫情下新老问题相互交织叠加,结构复杂的高风险影子银行容易死灰复燃,银行业不良资产反弹压力骤增,一些中小金融机构资本缺口加速暴露。三是不法金融机构依然存在,非法金融活动屡禁不止。金融机构常态化风险处置机制尚待完善,非正规金融体系交易活动缺乏有效约束。四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失信惩戒不到位,市场透明度需进一步提高。五是要高度警惕平台企业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带来的冲击。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金融形势虽然存在隐患,但是总体来说是稳健的,是进步的,是向好的,是有为的,这个成绩来之不易,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作者:金融安全研究中心 周道许
来源: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研究报告2021年第13期,总第102期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