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报告:我国四季度经济预计增长3.9%,明年一季度有望达到5.2%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21-11-23 10:34:37
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能否超过5%?赤字率是否要超过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北京报道
在国内散发疫情、严重洪涝灾害、大宗商品高位运行、煤电供应紧张、房地产融资政策收紧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4.9%,提前破5大超外界预期。10月份经济运行有所好转,呈现筑底回升态势。
展望未来仍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四季度以及明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如何,为外界所关注。
11月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评级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在京举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论坛获得的人民大学CMF报告显示,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3.9%,全年经济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速为5.1%。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会得到较大缓解,预计一季度经济增长5.2%,二、三四季度预计增长5.3%、5.7%、5.6%,全年GDP增速为5.5%,比潜在增速略高,经济有望实现常态化。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在上述论坛上表示,从目前经济运行态势来看,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在4%以下,全年能实现8%-9%的增速,两年平均增速在5.1%。如果2021年全年经济的两年平均增速高于5.1%,处在5.1%-5.5%的水平,以此为基础可争取明年不低于5%的增速
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破4”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代表论坛发布CMF“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21-2022)”。
刘元春表示,去年四季度各团队发表对今年经济展望,多数认为中国经济复苏在今年年底会接近常态化,尤其是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给予了大家这样的乐观预期。但事实是,二季度之后,中国经济遭遇了逆风,呈现出复苏波动的状况。
2021年中国经济季度增速呈现逐季回落态势,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18.3%,二季度为7.9%,三季度为4.9%。若两年平均增速来看,一、二、三季度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5.5%、4.9%,复苏态势并未稳定向上,而是有所波动。
刘元春指出,下半年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具有趋势性特征。病毒的变异和疫情的反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煤电荒带来的拉闸限电、芯片荒带来汽车生产和销售的下降、房地产市场大幅调整、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度短期集中释放、宏观政策常态化速度太快、“十三五”和“十四五”战略换挡期的投资不足等,是导致下半年经济加速下行的原因。需要对这些原因进行分层分类,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
“ 我们做过一个测算,光是进口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上扬,今年预计能够达到1.4万亿元。目前为企业进行降低成本所采取的政策力度是不足的,因为今年对于中小企业及各类企业减税让利总量在7000亿左右”,刘元春表示。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能源涨价等,推动PPI不断创新高,但需求疲弱影响CPI始终处于低位。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10月平均,CPI同比上涨0.7%,但PPI同比上涨7.3%,CPI和PPI剪刀差持续扩大。上游价格高企,却难以传导到消费终端,意味着生产企业需要消化这部分价差,企业利润受到严重挤压,中小微企业生存困难加大。
不仅是原材料成本上涨,供应链瓶颈也影响着中小企业的生产。由于海运瓶颈,不少中小企业有订单却不敢接,出现弃单现象。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已经引起高层关注。
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李克强指出,上亿市场主体是中国经济韧性、潜力所在,有力托住了就业基本盘,宏观政策要继续围绕市场主体展开。在延续制度性减税、落实已定缓税政策的同时,研究采取新的组合式、阶段性减税降费措施,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支持制造业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和创新升级。支持煤电企业的各项政策要确保落实到位,保证电力稳定供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缓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向下游中小微企业传导的压力。
“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短期集中释放,超出了经济复苏阶段的承受能力。一是地产企业违约出现明显增长,二是债券市场违约状况在过去五六年中持续上扬。今年城投债回购力度不到1万亿元,但明年回购规模将大幅上扬,这对资金层面带来急剧压力。在高债务和高还本付息率的条件下,货币政策对’流动性充裕’的定性要有全面的思考”,刘元春指出。
刘元春还指出,今年一季度和三季度名义GDP增速分别是21.2%和13%多,名义GDP增速明显高于社融增速,这种不匹配性表明整个金融存在偏紧的嫌疑。
明年经济运行前低后高,一季度预计增长5.2%
影响2021年中国经济运行的一些因素,依然会延续到2022年,经济运行依然面临较高不确定性。
“2021-2022年是中国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大转型、从简单的开放战略向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大转型、绿色大转型、房地产-地方财税体系大转型——这四大转型全面启动和全面叠加的年份。中长期结构调整将持续,与短期稳增长防风险可能产生冲突。如何在结构性政策与总量性政策,逆周期政策与跨周期政策中寻求到平衡,依然面临较大的挑战”,刘元春表示。
人民大学CMF报告指出,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的一年,是新发展格局全面布局的一年,更是地方政府全面换届后的一年,明年中国宏观经济将逆转2021年复苏乏力、增速回落的势头。在延续2021年宏观经济复苏的基础上,随着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协调体系的再调整、“十四五”规划的落实等作用,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将得到极大缓解。
人民大学CMF报告预计,2022年全年GDP同比增速预计达到5.5%左右,并呈现出前低后高运行态势。预计2022年一季度经济重回5%以上,四季度预计趋稳于5.6%,一、二、三、四季度预计分别增长5.2%、5.3%、5.7%、5.6%。
“2022年财政收入增速可能降到4.1%,考虑到卖地收入可能出现负增长,明年财政赤字率应该保持3%左右,根据实际情况可保持3%以上的水平”,刘元春指出。
2022年中国经济运行,也面临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明年西方国家疫情防控全面放开,可能会引发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再调整,对中国进出口会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全球通货膨胀的出现、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陆续退出、美国三大新刺激政策的落地、美国财政赤字的持续扩大和全球金融市场的新动荡,以及全球供应链在疫后的持续调整,将会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带来正反两方面的不确定冲击。
刘元春表示,全球消费品价格的上扬,将提升中国贸易竞争力,但是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特别是能源价格的上涨,可能加剧成本冲击,输入性通胀压力会加大。美国物价上涨和财政赤字加大,会增加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但是美国量化宽松的持续调整,可能带来金融市场的震荡和人民币的过度升值。欧美疫情的全面开放,可能加速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调整,但是也有可能出现更严重的供应瓶颈问题。
刘世锦团队对2021年中国经济的预计与人民大学CMF团队预计相当,但对于2022年的预计显然没有人大团队那么乐观。
“2021年年初政府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不低于6%,这个目标留有很大余地。正常情况下今年经济增速处在8%-9%之间,两年平均增速应该在5%-5.5%。人大报告预测2021年两年平均是5.1%,我们大概也是这个估计。但是,能不能再稍高一点,比如5.1-5.5%之间,以此为基础明年再争取不低于5%的增长速度”,刘世锦表示。
刘世锦表示,中国过去的高增长、近年的中速增长,比发达国家和世界上很多国家要高得多,这些都不是由于宏观政策,而是来自结构性潜能。如果要对中国增长潜能做排序,结构性潜能是排第一位的,宏观政策是第二位甚至是第三位。
刘世锦提出“1+3+2”结构性潜能框架。“1”是指以都市圈城市群为龙头,为中国经济下一步中高速增长打开经济动能上和物理上的空间。“3”是指实体经济需要补齐三大短板,分别是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基础研发能力不强。“2”是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
刘世锦表示,减碳不能运动式。要实现双碳目标,核心在于用绿色技术替代传统技术,要减少碳排放,而不是降低生产速度和减少生产能力,更不是在不具备绿色技术供给的情况下人为打乱正常供求秩序。绿色转型应该是“新的不来、旧的不去”,也就是中央反腐强调的“先立后破”,这对连续性要求很高,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绿色转型规律和市场规律。
“减碳的指标要很讲究,不能错位。设定实物量指标,比如某个行业的产量包括能耗投入品数量,很容易造成资源配置扭曲,按下葫芦浮起瓢。所以,要慎用少用行政办法,多用经济性市场性办法,比如放开煤炭价格来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刘世锦指出。
(作者:周潇枭)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