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及应对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 2021-11-21 16:47:15
近期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开始转向,美联储将于本月开始缩减购债计划。
人民银行在11月19日《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专栏3中,详细论述了本轮以美联储为主的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文章指出,本轮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可能将支撑美元升值,推动美债收益率上升,引发国际资本回流美国。部分经济基本面较差的新兴经济体可能受影响更大,主要可能表现在资本流出、汇率贬值和金融市场联动效应。
不过,当前我国面对的内外部环境与上轮相比有明显不同,发达经济体政策调整对我影响有限。我国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设计,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的外部冲击。
下一步,要继续综合施策,积极稳妥应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字当头,以我为主,增强自主性,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二是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预期管理,完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引导市场主体坚持“风险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三是不断深化金融双向开放,增强境内人民币资产吸引力。
*以下内容节选自《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3《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及应对》。
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及应对
近期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开始调整。今年6月以来,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信号逐渐明朗,欧央行也吹风将放缓购债速度。6月份美联储已开始考虑逐步退出应对疫情的超宽松货币政策,7月份已就缩减资产购买进行深入讨论和准备,多数公开市场委员会委员认为年内开始缩减资产购买是合适的。9月议息会议后公布的点阵图显示,半数委员预期在2022年首次加息。11月议息会议决定将于当月开始缩减购债,市场预计可能于2022年年中结束购债。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市场反映的2022年加息预期达2次。欧央行9月份表示将于今年四季度放缓抗疫紧急购债计划(PEPP)下的购债速度。
本轮发达经济体放松货币政策较上一轮节奏更快、强度更大,开始调整后,推动美元指数上涨、美债收益率上升,并可能对新兴经济体产生影响。2008年美联储首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总共持续了约6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从不足1万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4.5万亿美元。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后,美联储再度实施量化宽松,资产负债表从疫情前的4.3万亿美元扩张到2021年10月末的8.6万亿美元,一年多时间内大幅扩张超过4万亿美元。如果按照市场预计的2022年年中结束购债,本轮量化宽松将持续两年多,明显短于上一轮。2013年,美联储释放政策收紧信号时,曾引发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本轮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可能将支撑美元升值,推动美债收益率上升,引发国际资本回流美国。虽然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本轮政策调整更注重市场沟通和预期引导,以期缓解对金融市场和其他经济体的溢出影响,但由于新兴经济体疫苗接种率低于发达经济体,对疫情抵御能力有限,经济复苏面临更大的冲击和不确定性,部分经济基本面较差的新兴经济体可能受影响更大,主要可能表现在资本流出、汇率贬值和金融市场联动效应。
当前我国面对的内外部环境与上轮相比有明显不同,发达经济体政策调整对我影响有限。一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体量扩大,韧性更强。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质量提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进出口贸易增势良好。二是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去年疫情暴发三个月后,疫情防控阻击战就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增速在第四季度已回归至潜在产出附近,货币政策的力度也在去年5月以后逐步回归常态。
三是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取得进展,对外部冲击的吸收能力增强。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波动,汇率弹性不断增强,发挥了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四是我国金融体系自主性和稳定性更强,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随着我国推出多项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举措,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多元化双向开放渠道,债券通“南向通”和“跨境理财通”相继推出,促进了跨境资金有序流动,境内外资本市场资金双向流动特征明显。近年来,央行类机构等境外投资者主动配置我国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增多,我国外债结构更趋优化。
我国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设计,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的外部冲击。一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021年6月,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同时加强预期管理,及时主动发声,回应市场关切,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二是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覆盖面。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分别将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下调至1。通过加强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减轻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的企业集中偿还外债压力。三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7月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四是推动境内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转换工作有序进行。引导金融机构提前做好转换工作,避免LIBOR退出导致金融市场参考基准变化与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形成共振带来的风险。这些措施有助于隔离和缓冲风险,增强我国金融体系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
下一步,要继续综合施策,积极稳妥应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字当头,以我为主,增强自主性,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二是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预期管理,完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引导市场主体坚持“风险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三是不断深化金融双向开放,增强境内人民币资产吸引力。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