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回应“滞胀”表象:短期冲击因素造成的阶段性状况
央视网 / 2021-11-16 09:40:38
11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由于受到三季度疫情和汛情等因素的冲击,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影响和国内部分能源、原材料产品的供给偏紧,也造成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扩大,看起来好像出现了一些滞胀的表象。但是这种情况是受到短期冲击因素造成的,是一种阶段性的状况。
付凌晖表示,从经济增长来看,随着制约经济的短期因素的逐步减弱,经济恢复态势是在逐步显现。从10月份主要指标情况来看,生产和需求主要指标的两年平均增速,多数是有所回升的。同时,市场保供稳价的力度在加大,部分能源产品供给偏紧的状况也在逐步得到改善,这些都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
从物价情况来看,尽管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影响还在持续,但是国内各方面加大增产增供的力度,增加对企业财政和金融的支持力度,这些都有利于降低生产价格上涨的压力,减轻PPI向CPI传导。同时,从居民消费价格来看,目前整体涨幅还是比较温和的,10月份同比上涨1.5%,核心CPI上涨1.3%。
付凌晖表示,下阶段,我国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生猪产能目前总体上恢复,猪肉价格同比还在下降,将拉低CPI的涨幅。同时,从工业和服务业供给的整体情况来看,市场供应还比较充足,CPI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综合这些情况来看,我国经济有望继续稳定恢复,居民消费价格仍将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
付凌晖还表示,对于近期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企业成本上升、实体经济困难增多的问题,还是要高度重视,做好保供稳价的工作,积极助企纾困,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