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宏观调控前瞻性 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
人民日报 / 2021-09-16 10:18:48
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是党中央对做好宏观调控工作的一条重要要求。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意味着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必须努力走在时间前面,透过形形色色的经济现象,从短期波动中探究长期趋势,培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使经济建设的理论和政策创新充分体现先进性和科学性,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因此,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是做好经济工作、提高经济治理科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对于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率的形式,但市场信号也有失真的时候,会造成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且,经济周期性波动反映的更深层次的结构问题、质量效益问题、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等,也无法靠市场自发调节得到解决,或者市场调节的成本过高。宏观调控的目的之一,就是克服市场的盲目性和市场失灵,最大程度调节和控制市场机制可能出现的盲目与短视,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准确剖析经济运行中的“难点”“堵点”,从长时间轴看经济发展和运行的整体、大势、实质,从更深层次揭示和把握经济规律,为做好宏观调控工作提供理论指导,进而不断优化逆周期调节政策组合与跨周期政策设计,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赢得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
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必须紧紧盯住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尤其是那些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的指标,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及时预判预警;同时强化调控的信息汇总、研究分析、决策和实施执行体系,在发展变化中认清机遇挑战,合理确定调控政策取向,打好调控政策“组合拳”,使好的程序和办法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增强调控的预见性,减少调控的随意性,推动宏观调控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十四五”时期做好经济工作、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尤为重要。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制机制。一是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对经济运行数据的高水平分析是预判风险隐患、引导市场预期的重要基础,必须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好数据生产要素,推进统计体系现代化改革,以现代信息技术助力经济治理,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时效性、精准度。二是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时机、力度和节奏。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健全政策目标管理和重大决策机制,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时机、力度和节奏,完善目标设立与退出机制,实现政策目标和手段良性互动,减少政策时滞与不必要的连锁反应。三是坚持依法调控。对目标和手段的动态调整进行法律规制,确保调控和治理遵规律、守规矩、得实效,以最低成本和代价取得宏观调控的最优效果。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求“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充分体现出我国宏观调控所具有的高度前瞻性。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宏观政策,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力度加大,民生得到有效保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展望未来,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我们一定能够巩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做好今年“下半场”经济工作,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人民日报)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