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国企要聚焦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详情

国企要聚焦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参考报 / 2021-08-23 10:15:50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国企是产业发展的“领头雁”、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科技强国的“顶梁柱”,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结合自身职责定位,紧紧抓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主责主业、科技创新、产业体系和安全高质量发展等,努力强健实体经济发展根基、提升实体经济核心能力、链接实体经济发展断点、防范实体经济增长风险等,牢牢把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努力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牢牢把握主责主业强健实体经济发展根基
 
  国企主责主业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国家安全等紧密相连,要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等,结合核心业务和主营业务范围,强健实体经济发展根基。
 
  一是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主责主业。始终把聚焦主责主业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作为驱动改革发展的初心,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推动优势资源向重点领域集中,更好地履行好责任,完成历史使命。商业类国企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商业化运作,依法独立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承担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重大专项任务类国企,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为主要目标,突出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安全效益的有机统一。公益类国企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能力。国企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主动围绕主责主业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自觉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二是推动高效体系运行主责主业。紧紧围绕主责主业,强化上下统一、左右协调的主责主业体系建设,以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以全局的眼光审视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以壮士断腕的精神下大力气扫除发展“拦路虎”,探索把握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善于运用市场化经营的方式,搭建运行高效的组织架构,推动资产、机构、人员、业务等资源高度融合、有效配置,为进一步增强国企核心竞争力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进一步推动国企壮大发展建立高效的运行体系。
 
  三是资本有进有退突出主责主业。紧紧围绕主责主业进一步做好推动布局优化工作,做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突出主责主业,以做强做优做精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国企的龙头作用和规模优势、产业优势等,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主责主业,拓宽国际化视野、提高国际化能力,加大并购、重组和专业化的整合力度,采取有效手段整合和利用优势资源,进一步提高发展主责主业效率、提升整体竞争力水平。按照聚焦主责主业的要求,坚决退出不具备竞争力的非主营业务和剥离不良资产,全面清理非主营业务,加快推进非主业、非优势业务的剥离工作,积极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进一步突出主责主业。
 
   牢牢把握科技创新
 
   提升实体经济核心能力
 
  国企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拥有雄厚的科研人才队伍和重要的科研基础设施等,要通过科技创新推进自立自强,提升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能力。
 
  一是积极深化科技创新改革。顺应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深度融合的国际潮流和大趋势,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阻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机制,进一步畅通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渠道,既要完善基础研究引导科研人员潜心突破原始创新“最初一公里”,又要积极推动政产学研用、大中小微企业有机结合,突破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培育技术经纪人,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工作,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进一步提升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跟踪国际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加强前瞻性布局研究,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企业自筹、吸引社会等经费渠道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大力开展科研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占领技术制高点,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产品,形成未来主导产业,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抓好重大创新载体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重大平台载体建设,参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实现合作共赢。
 
  三是努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发挥科技创新主体的作用和优势,运用市场化手段集聚高端领军人才,围绕科技创新布局,下大力气引进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关键技术的高科技领军人才。强化科技创新梯队建设,建立健全覆盖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应用等不同阶段的制度体系,高效推进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吸引科技创新政策、科技创新服务、科技创新平台向企业集成。
 
   牢牢把握产业体系链接实体经济发展断点
 
  国企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力量,既是供应链的供给侧,也是供应链的需求侧,既是产业链发展的积极建设者,也是产业链发展的最大受益者,要围绕产业体系建设,链接实体经济发展的断点。
 
  一是坚定不移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善于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立足自身的产业规模优势、产业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等,善于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链供应链中育长板,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大对空间、材料、能源、信息、生命等领域的攻关力度,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丰富和扩大国内应用场景,积极参与构建新兴产业发展生态。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链供应链中锻长板,保持和发展好完整产业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力度,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发展服务型制造,提高发展效率和效益。优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用好我国发展战略纵深,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培育新经济增长极,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坚定不移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善于找准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针对产业链供应链的薄弱环节,立足强大国内市场,充分发挥各类经济区域的特定优势,集中力量攻关,以并购、引进、参股等方式提升产业的垂直整合度,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的融合创新及跨界发展。积极发挥应用牵引和整机带动作用,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加快重要产品工程化攻关进度,努力创造自主创新产品应用的市场环境。积极争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协同各方面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重点领域开展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先进适用技术,强化共性技术供给,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围绕产品发展完善供应链体系,开展战略资源储备工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安全。
 
  三是坚定不移整合创新资源和要素。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通过市场手段有效配置资源,理顺主要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长”企业。形成龙头企业牵引全链优化、“链长企业”带动全链受益、“隐形冠军”打造单链特色的发展格局,通过专业分工、订单生产、原材料供应等形式带动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和高效运转,运用系统性办法解决产业链供应链结构性问题,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快速发展。
 
  四是坚定不移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努力强化产业链供应链要素支撑,积极开展国际产业安全合作,利用国内大循环吸引聚集全球资源要素,积极与“一带一路”国家相关企业建立规划、机制等工作对接,深化产业链供应链互补性合作。采取措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应急协调和管理机制建设,不断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着力促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新格局。
 
  五是坚定不移提升品牌形象。发挥质量品牌示范作用,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争取将重点产品、新型产业纳入国家名牌计划,提升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的国际竞争力。牵头开展网络化协同研发制造、个性化定制等增值服务,提升产业服务水平。龙头企业增强高质量标准供给能力,主动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规则制定,提升制造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引领带动产业创新发展。弘扬品牌文化建设,塑造“中国制造”优质品牌形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我国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牢牢把握安全发展防范实体经济发展风险
 
  国企安全发展影响面广、影响范围大、影响程度深远,是国家安全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要把安全发展作为首要责任,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制度体系和培育风险管控文化等,有效防范实体经济发展风险。
 
  一是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围绕总体经营目标等,突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直接风险,建立完整、权威、独立的风险管控组织架构,健全包括风险管控策略、风险管控措施、风险管控组织体系、风险管控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将风险管控初始信息收集、开展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控策略、实施风险管控解决方案、风险管控监督与改进等风险管控流程贯穿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全过程,努力为实现风险管控总体目标提供过程和方法。
 
  二是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控制度体系。围绕风险管控策略目标,以内控为重点加强风险管控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内控岗位授权制度、内控报告制度、内控批准制度、内控责任制度、内控审计检查制度、内控考核评价制度、重大风险预警制度、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制度等,健全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把风险管控的各项要求融入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
 
  三是积极培育全面风险管控文化。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管业务就是管风险、风险无处不在”的风险管控意识,培育健康的全面风险管控文化,通过案例教育、宣贯培训等多种手段,普及全员风险管控理念,使每一位干部职工自觉意识到“风险管控与我有关”,有效应对工作活动中的特定风险。管理层倡导全面风险管控理念,建立良好的全面风险管控氛围和职业环境,不断增强企业在识别风险、应对风险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不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实行岗前风险管控专项培训教育工作,确保每一名干部职工都有风险管控意识、技术和能力。
 
  总之,国企始终要把实体经济作为立身之本,作为壮大发展的根基,积极围绕主责主业强健发展根基,突出科技创新提升发展能力,融入产业打通发展断点,强化安全防范发展风险,努力为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贡献力量。(钱勇 作者单位:中国商飞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