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国家发改委召开8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 纠正运动式“减碳”及遏制“两高”附“9问9答”! 详情

国家发改委召开8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 纠正运动式“减碳”及遏制“两高”附“9问9答”!

国家发展改革委 / 2021-08-18 14:18:05
8月17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8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出席发布会,介绍7月份发用电和投资项目审批、深圳综合授权改革试点、上半年各地能耗强度降低、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实施推进、202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等有关情况,并就媒体关注的下半年有效投资、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和灾后恢复重建、粮食生产和价格、大宗商品储备投放、纠正运动式“减碳”及遏制“两高”、化肥保供稳价、生猪价格、海南自贸港建设、“两业融合”发展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80家境内外媒体的80多名记者通过线上方式参加本场发布会。
 
1、发用电和投资项目审批
 
发电情况,今年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13.2%,比2019年同期增长12.2%,两年平均增长5.9%。7月份,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9.6%。其中,火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分别增长12.7%、14.4%、25.4%、12.1%;水电同比下降4.3%。
 
用电情况,今年1—7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5.6%。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0.5%、15.3%、25.1%和6.6%。分地区看,全国16个省(区、市)用电增速超过15.6%(也就是全国用电量增速)其中西藏、湖北、浙江、江苏、陕西5个省(区)增速超过20%。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2.8%。
 
投资项目审批,7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个,总投资582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等领域。
 
2、深圳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实施
 
2020年10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和首批授权事项清单向社会发布。试点实施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和跟踪指导,深圳市周密部署落实,各项改革顺利推进,过半任务陆续落地见效。
 
一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国家有关部门、广东省积极推动相关事权下放,赋予深圳更多改革自主权,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审批权、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审发权、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设立和撤销权、占用林地省级审核权等权限已陆续下放到位。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深圳探索地上、地表、地下分别设立使用权,试行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改革,形成“单一用地性质的混合使用”“混合用地的混合使用”等多种土地要素利用模式。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试点等落地实施,全国首批基础设施REITs项目落户深圳。率先在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上破题。创新设置技术调查官,率先建立并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制度创新成果正在形成。深圳稳步推进法规规章的立改废释工作,新制定法规17部,修改10部,作出法规性决定1项,废止法规4部,26个改革事项已纳入相关法规。挂牌成立全国首家个人破产事务管理机构,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允许个人破产的城市。发布全国首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体系。
 
总的来看,深圳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改革的受益面不断扩大,“实施方案+授权清单”作为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受到各方广泛认可和借鉴吸收,对全国以及其他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初步显现。
 
3、上半年各地能耗强度下降情况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从能耗强度降低情况看,今年上半年,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个省(区)能耗强度同比不降反升,10个省份能耗强度降低率未达到进度要求,全国节能形势十分严峻。文件要求,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9省(区),对所辖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地市州,今年暂停国家规划布局的重大项目以外的“两高”项目节能审查,并督促各地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全年能耗双控目标特别是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任务。
 
4、长江经济带上半年发展情况
 
今年上半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长江经济带在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成效显著。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484个问题已完成整改350个,污染治理“4+1”工程深入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今年上半年,优良水质比例为88.2%,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优于全国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例为0.6%,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绿色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上半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24.88万亿元,同比上升14%,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6.9%。绿色发展示范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深入实施,初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长江保护法颁布实施后,依法治江进入新阶段。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健全,有关部门出台《支持长江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方案》。
 
下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认真落实领导小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长江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有力有序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5、实施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今年上半年,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积极成效。
 
统筹境外项目抗疫和生产建设成效显著。境外中资企业统筹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没有出现大范围人员感染,境外重点项目建设稳中有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高质量推进,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中泰铁路、匈塞铁路建设顺利推进。
 
经贸合作实现量质“双提升”。上半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8245.5亿美元,同比增长37.9%;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5.8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9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8%、10.6%。中欧班列统一品牌5周年,铺画线路73条,通达欧洲23个国家168个城市,形成了贯通欧亚大陆的国际贸易大动脉;运行质量保持较高水平,上半年共开行7377列,综合重箱率达98%,西安、成都、重庆、郑州、乌鲁木齐五大集结中心开行量达到4600列,占62%,集结中心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班列开行已逐步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
 
国际共识进一步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全球健康峰会、“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等多个场合发表系列重要讲话,阐述共建“一带一路”主张,回应社会关切,赢得国际社会尊重和广泛赞誉。面对疫情挑战,我国展现大国担当,已向世界提供新冠疫苗和原液超7亿剂。
 
下一步,我国将继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6、202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经国务院同意,今年将于8月23—29日举办202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节能降碳,绿色发展”。
 
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在活动内容上有3大亮点:
 
系统回顾“十三五”节能工作成效。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全国节能工作进展和成效,加大宣传力度,充分体现节能提效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作用。
 
推动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组织开展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承诺活动,激发企业节能降碳、提质增效内生动力,引导相关企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应有贡献。
 
开展百项节能低碳标准提升活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快制修订覆盖能效、能耗限额、能源基础和管理等方面的节能低碳标准,为做好节能降碳工作、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宣传周期间将主要采用“云”上宣传方式,在线上策划了一系列云展示、云分享等活动。同时,我们将在委门户网站和“两微一端”开设专栏,宣传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节能工作实践和成效,实时推送宣传周最新活动进展。各地区、各部门也将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欢迎社会各界和记者朋友们积极参与。
 
答记者问
 
1.中国证券报记者:下半年,如何进一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如何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
 
答:昨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7月份经济数据。今年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4.3%。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3.4%。
 
为更好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巩固投资恢复增长态势,下一步,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重点从五个方面抓好补短板稳投资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实施“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102项重大工程项目,这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我们要发挥其牵引带动作用,抓紧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推进机制,将102项重大工程进一步细分落实到具体建设项目上,形成清单,强化要素保障,有序推进项目实施,做到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
 
二是多措并举稳定制造业投资。一方面,积极支持先进制造业投资,不断完善和用好“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加强传统制造业碳减排政策的引导和激励,推进绿色低碳投资。与此同时,还要综合施策缓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落实各项降成本政策,增强中下游制造业企业投资动力。
 
三是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是督促各地方加大项目前期工作投入,把前期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依法合规加快办理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用地、规划、环评等手续,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市政配套等准备工作,推动一批项目尽快具备开工条件。同时,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效率。
 
四是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在中央预算内投资方面,我们将加快计划执行进度,提前组织明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编制工作,集中力量办大事难事急事。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方面,我委将指导督促各地高质量做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专项债券项目准备,确保专项债券发行后能够及时投入项目建设、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五是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为更好发挥有效市场作用,我们将不断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市政、交通、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补短板领域建设。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稳妥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投资良性循环。
 
2.封面新闻记者:今年入汛以来,河南等多地遭遇洪涝灾害。请问,国家发改委在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以及灾后恢复重建方面有哪些支持措施?
 
答:今年入汛以来,多地遭遇强降雨,一些受灾地区的重要基础设施受到损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我委迅速行动,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一些地方在防汛救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起草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工作的紧急通知》,从开展隐患排查、抓实防控措施、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做好在建工程安全管控等重点环节,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此外,针对部分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损毁严重,部分易地搬迁安置区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我委专门印发通知,督促指导有关地方及时查明灾情损失情况,加大以工代赈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实施力度,全力支持受灾地区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切实防止因灾返贫致贫。
 
与此同时,我委紧急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7.95亿元,专项用于受灾严重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其中,用于受灾最严重河南省的专项投资达6.44亿元。
 
后续,我委将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地方对接协作,及时跟进了解受灾情况,积极指导河南省做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稳妥有序推进;督促地方抓紧将紧急下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分解下达到具体项目,确保专项资金尽快到位,精准有效支持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灾后恢复重建。
 
3.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记者:河南作为我国产粮大省,近期遭受特大暴雨袭击,请问这场特大暴雨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是否会导致粮食价格大幅上涨?
 
答:关于农作物受灾和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情况,有关部门和地方已经发布了相关信息,并作出了回应。数据显示,河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1600多万亩,总体上,对全国粮食生产影响有限。
 
粮食价格问题,不会出现大幅波动。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国家粮食储备充裕,收储调运能力增强,粮食产供储加销体系日益完善,市场供给是有保障的,粮食价格不会因此次暴雨灾害出现大幅上涨。目前,河南受灾地区粮油肉等农副食品货源充足、价格平稳,局部地区不易储存运输的鲜菜特别是叶类菜价格小幅上涨,但涨幅均在正常波动范围内。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密切关注灾情后续影响,加强对受灾地区农产品生产形势和市场供应监测,指导和支持地方做好灾后补种改种工作,减轻因灾损失,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
 
4、路透社记者: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要“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然而,市场对此理解不一。请问,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政府将如何指导地方在纠正运动式“减碳”的同时,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答: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工作中确实出现了有些地方、行业、企业的工作着力点有所“跑偏”,采取的行动措施不符合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先立后破的要求,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目标设定过高、脱离实际。碳达峰不仅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峰值,更意味着碳达峰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实现“脱钩”。有的地方、行业、企业“抢头彩”心切,提出的目标超越发展阶段;有的地方对高耗能项目搞“一刀切”关停;有的金融机构骤然对煤电等项目抽贷断贷。二是遏制“两高”行动乏力。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是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但有的地方口号喊得响,行动跟不上,有的地方甚至违规上马“两高”项目,未批先建问题严重。三是节能减排基础不牢。碳达峰、碳中和与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一脉相承,有的地方对节能减排工作不够重视,能耗“双控”落实不力;有的行业没有扎实做好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而是寄希望于某种技术一劳永逸解决问题;有的机构蹭热度、追热点,热衷于打标签、发牌子,碳中和“帽子”满天飞。
 
这些现象,可以说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初衷和要求背道而驰,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对此,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求,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既要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也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国家发改委承担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树立正确导向、细化政策要求、抓好工作落实、加大督导力度,及时发现并纠正相关问题,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跑偏、不走样。
 
关于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工作。近期,按照党中央部署,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专项检查,督促各地压减拟上马的“两高”项目350多个,减少新增用能需求2.7亿吨标准煤,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专项检查中也发现,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相比,不少地方的决心力度和工作成效还存在差距,一些突出问题仍亟待解决。下一步,我委将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能耗“双控”制度,制定出台三年工作方案,指导各地扎实有力有序做好工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决把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拿下来,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5.澎湃新闻记者: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发改委组织完成多种原材料的国家储备投放。请问目前来看,是否取得了预期成效?未来一段时间,发改委将如何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答: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的部署,我委会同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分别投放了2批次国家储备铜铝锌,共计27万吨。
 
从市场反应看,相关企业积极参与竞买,成交价均低于市场价。此次国家储备投放,有3个突出特点:一是投放方式分批次、不定期、不定量,这样做有利于根据供需形势、市场预期、企业需求等方面变化,灵活开展市场调节,提高预期引导效果。二是面向加工制造企业定向投放,尽可能排除贸易商等中间环节,防止囤积居奇,让实体企业直接获得实惠。三是采用网络公开竞价,在规则上尽可能向中小企业倾斜,有利于广大制造业中小加工企业充分参与,为其提供了补充库存的机会窗口。
 
目前来看,两轮储备投放基本实现了预期效果,社会各界普遍反映,储备投放体现了国家确保大宗商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的决心信心,引导了价格预期,缓解了部分行业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压力。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情况,统筹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加大增产增供、适时储备投放、加强进出口调节、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等,切实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6.中国改革报记者:化肥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商品,今年以来化肥价格出现明显上涨,请问国家发改委开展了哪些工作并取得了哪些成效?后续化肥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将如何开展?
 
答:化肥是粮食的“粮食”。今年以来,受生产成本提升、国际市场价格传导、社会库存较低等因素影响,国内化肥价格上行,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
 
为保障国内化肥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我委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一是春耕期间,连续3个月组织投放部分国家化肥商业储备,期间全国氮肥、磷肥和复合肥价格涨幅明显收窄,部分月份、部分种粮大省价格明显下降。二是推动200亿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尽快落地,缓解农资成本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三是约谈提醒重点化肥企业,要求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合规有序经营;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化肥市场监管,对涉嫌哄抬价格的化肥企业立案调查,维护化肥市场秩序。四是鼓励有关行业协会发布倡议,呼吁企业增加生产供应、稳定市场价格。据监测,近期部分化肥品种价格涨势已明显趋缓,有关政策措施已起到积极效果。
 
下一步,针对化肥市场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分析研判,综合施策、长短结合,积极采取包括推动降低化肥企业生产成本、支持企业提高开工率和产量、加强储备和进出口调节、畅通化肥成品及原辅料运输配送、维护化肥市场流通秩序、大力推进化肥减施增效等政策措施,保障化肥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7. 中新社记者:近日,发改委等部门启动了2021年度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请问是否稳住了猪肉下跌势头?本轮猪肉价格下跌会否导致大量养殖户弃养从而降低供给,导致未来价格再度高企?后续发改委将采取何种措施避免猪肉价格大涨大跌?
 
答:7月份以来,为应对生猪和猪肉价格过快下跌,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合计挂牌收储5万吨中央冻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同步收储,稳定市场预期。这些政策措施,有效遏制了生猪价格过快下跌的势头,生猪价格出现明显反弹。目前,价格较前期低点回升15%以上,猪粮比价也在短暂跌破5:1之后迅速回升,8月9日至15日已回升至5.71:1。
 
虽然前期生猪价格下降对养殖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国内生猪产能总体恢复势头良好。据监测,截至7月底,全国生猪存栏24248万头,同比增长31.2%,其中能繁母猪存栏增长24.5%,已经恢复至正常年份水平。未来一段时期,随着消费趋旺,生猪养殖利润可能逐步回升,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养殖场和养殖户的积极性。
 
后续,国家发改委将持续跟踪能繁母猪、生猪存栏变化与猪肉价格走势,及时预警提醒,积极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按照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加强市场调节,防止生猪和猪肉价格大起大落。
 
8.三沙卫视记者:近日,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先后组织召开海南自由贸易港重大项目建设总结推进会、封关运作准备工作座谈会。请介绍一下总结推进会有关情况,目前海南封关运作准备工作进展如何?
 
答:关于重大项目总结推进会。“十四五”时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召开重大项目总结推进会,进一步提升海南自贸港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建设、管理的能力水平,对加快自贸港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重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重点建设任务领域主要包括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重大风险防控、智慧海南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当前,要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一批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重大项目。比如,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洋浦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自贸港智能化、精准化综合监管体系构建;海南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日前,相关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关于封关运作准备工作。我委正在开展前期研究,已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部门、专家和海南方面的意见,组织有关专家赴海南进行调研,并就封关运作的基本条件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一些成果。在此基础上,我委将继续组织力量,借鉴国际先进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经验,认真梳理提出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清单,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督促工作落实,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如期顺利封关提供坚实保障。
 
9.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记者:2019年底,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了《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请问目前推动“两业融合”发展工作有何进展?是否可以介绍一些新的试点区域和试点企业的做法和经验?
 
答:去年,我委确定了20个区域、40家企业作为第一批“两业融合”试点单位,支持其开展先行先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业态模式和融合路径。目前,正在组织开展第二批试点。这些试点区域和企业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
 
比如,佛山市南海区积极创新试点先导政策机制,出台《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推进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先导区建设行动计划》,设置试点先导区,加快土地整理,引入标杆项目,加大城市赋能,优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两业融合”发展高地。
 
再比如,景德镇市昌南新区大力发展陶瓷制造与工业文化旅游融合模式,凭借独特的陶瓷文化资源,在传统瓷业中融入现代科技和管理要素,打造世界最高水平“手工制瓷”集聚地,不断升级陶瓷文化旅游产品,建成名坊园、古坊群、国瓷馆、“八大美院”创作基地等陶瓷文化旅游基地,持续扩大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世界影响力。
 
各试点企业也发挥自身优势,找准突破方向,探索可行模式。比如,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探索智慧管理云服务解决方案,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企业定位从设备产品供应商向全流程服务提供商转变。网易严选贸易有限公司构建高品质制造完整生态圈,形成以互联网为主、以制造为基础、突出商品质价比、融合制造业服务业的新模式。
 
为及时宣介试点进展和成效,我委在门户网站开设了专题专栏,面向社会解读两业融合相关政策,总结宣传地区和企业推进“两业融合”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持续扩大“两业融合”试点的社会影响力,欢迎大家关注。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