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对今年的中国经济来说,什么样的增长才算“合理”?
2021-02-28 13:48:22
日前,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纷纷发表预测报告,对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给予了积极评价,而且给予了非常乐观的预测值。这充分展示了这些机构对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信心。他们之所以给予(中国经济)积极评价,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因为中国经济复苏态势向好。比如去年四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这都比2019年四季度同期水平高。现在有一种观点觉得中国经济从四季度情况来看基本恢复了常态,所以他们对这种趋势是看好的,觉得2021年会延续这种发展态势。
第二个理由是中国疫情防控有力有效,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消费和服务业发展。尽管目前疫情没有完全消除,存在散点多发状态,但各方普遍认为今年疫情影响肯定要明显低于上年。这种情况下,中国又有抗击疫情的经验,所以对相关行业,尤其是一些接触性服务业会是一个利好。
第三方面原因是现在国际形势也在好转。几大国际机构给出的世界经济发展预测普遍认为2021年会反弹4%以上,联合国预计会反弹5%以上。他们对全球经济在低基数基础上的复苏都给出了积极判断。世界经济在复苏,尤其一些国家的刺激政策不会很快退出,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外部需求也构成积极支撑。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家之所以预计数据比较高是因为基数效应。去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是-6.8%,有一个“大坑”。基数较低会明显抬高同比增速。
但我要强调一点,我们不能过分乐观,还要保持一份清醒。这些原因影响的程度还需要认真分析,一些因素的影响机制机理还需要给予准确判断。比如疫情,现在处于散点多发状态,我们有控制疫情的经验,但它的影响还是存在的。
国际环境也要仔细分析。2021年世界经济可能会明显好于2020年,但疫情毕竟还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大家对疫苗抱有很大期待,但疫苗的供给能力、质量如何,能否满足全世界人民需要,能否均匀分配,都是值得观察的问题。
基数问题也不能高估。有些机构预计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将超过18%甚至达到20%,因为他们认为(去年和今年)两年平均增速应该跟潜在生产率差不多。实际上这种简单的测算不是很科学,因为有些经济总量损失是补不回来的。所以(预测)还是要建立在准确、客观的统计基础之上。
本文摘选于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