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如何理解双循环? 详情

如何理解双循环?

中宏国研 / 2021-02-08 12:56:25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参与全球的分工与经济大循环,通过持续产业升级,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逐步成长为世界工厂。总体上形成了欧美作为研发中心、金融中心、消费中心,东亚特别是中国作为制造中心,其他一些资源能源大国作为资源品输出中心的全球经济大循环模式。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发,这一国际大循环模式的弊端暴露出来,美国出现了过度消费、过度负债的问题,制造业空心化加剧了美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加剧了99%与1%的对立。
 
2008年以来全球化发生了重大的转折,由全球化扩张阶段,进入了逆全球化的全球化收缩阶段。同时,欧美国家试图对全球分工做出调整,以重构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推动制造业“两个转移”——高端制造业回流美国,中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同时,随着中国科技实力增强,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与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产生了深刻的竞争关系。美欧近年发布的报告,都将中国作为5G、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的主要竞争对手,这也是美国挑起与中国经贸摩擦的重要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全球环境更大的不确定性,加速了传统国内国际循环模式的终结。首先,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旧世界秩序裂变时期已经到来。在国际秩序新平衡达到之前,外部世界不确定性会非常强。第二,美国对中国的打压进一步升级。5月20日白宫发布了对华战略报告,否定了过去40年对华接触政策,要对中国开展长期战略竞争。第三,西方国家要求制造业本地化的战略诉求更强烈,不但强调高端制造业回流,防疫等广义安全产业也要求本地化。第四,疫情期间全球的经济运行都不正常,造成外需的进一步萎缩,全球供应链也不稳定。在此背景下,推出双循环制,积极保障我国经济安全,主动谋划新增长空间,主动推动我国从旧的国际国内循环模式转向新的国内国际循环模式。
 
1、双循环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在外部环境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利用我们产业基础实力雄厚、产业链条完整,战略回旋空间大,超大市场规模的特点,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推动实现内部自我循环,包括供需循环、产业循环、区域循环、城乡循环与要素循环等。如何理解以国内循环为主体?这意味着“不等不靠”,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在国内,持续扩大内需,办好中国人自己的事情。以前,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过于依赖外部市场容易受到影响和冲击,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显然有助于应对外部风险与挑战。在这方面,中国具备诸多优势,包括改革开放40多年来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拥有世界上最完整最大规模的工业供应体系、拥有14亿人的大市场和4亿中产阶级群体等。这些因素使得中国完全有能力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需要指出的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不仅将助推中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也将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多利好。
 
2、要形成国际大循环新格局。摆脱过度依赖传统国际大循环模式,形成更多的面向南方国家,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大循环模式。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市场加大对全球的开放,继续和世界分享中国市场机遇;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继续为世界提供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形成国内国际大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