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中国经济及市场形势分析 详情

中国经济及市场形势分析

人民资讯 / 2021-01-28 23:49:57
(一)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疫情反复制约消费
 
12月经济数据整体好于预期。工业生产方面,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增速比11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0.4个百分点。投资方面,1—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9%,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3百分点。
 
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0%,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0.9%,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0%,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12月失业率为5.2%,与上期持平,也与去年年末值持平,就业市场已基本恢复至疫情爆发前水平。
 
全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1.8%。消费是各项经济数据中的隐忧项,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少3.4%。消费增速年内再次回落,凸显近期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反复对消费的抑制。整体来看,受益于较快控制住疫情以及全球出口订单向中国转移,中国经济表现好于各方预期,4季度GDP增速达6.5%,较2019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全年经济增速为2.3%。
 
(二)核心CPI同比涨幅小幅下行,生产端价格降幅快速收窄
 
居民消费价格由降转涨,12月CPI同比上升0.2%,前值降0.5%。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4%,涨幅回落0.1个百分点。CPI价格上涨仍主要由食品烟酒等驱动,12月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1.4%,影响CPI上涨约0.44个百分点。
 
生产端价格降幅快速收窄,12月PPI同比降0.4%,比11月份收窄1.1个百分点。更上游的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PPIRM)同比持平,环比上涨1.5%,同比降幅收窄1.6个百分点。受国际原油价格、铁矿石和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相关行业价格均继续上涨,涨幅较上期有所扩大。从环比看,PPI上涨1.1%,涨幅较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核心CPI同比数据小幅下行,生产端价格降幅快速收窄,凸显疫情对消费和生产的差异性影响。
 
(三)社融增速持续回落,信用拐点进一步确认
 
12月社融存量增速为13.3%,较前值低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落;M2同比增长10.1%,略低于预期10.7%、前值10.7%,去年同期为8.7%。12月金融数据回落,进一步印证信用拐点的到来。社融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原因是非标骤减,企业债发行下滑拖累所导致。
 
一方面,受到非标产品到期和资管新规影响,非标融资同比多降5,920亿元;另一方面,永煤事件冲击低评级企业和弱资质地区债市融资,信用债融资规模减少。预计随着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基于2021年宏观杠杆率趋稳的要求,货币政策将继续回归正常化,信用扩张增速或逐步放缓。
 
(四)宏观经济政策短期持稳
 
基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等要求,市场存在2021年宏观经济政策可能较快退出、经济下行压力因此增大的担忧。特别是社融增速连续两月下滑,表明货币政策正在边际层面退出。
 
但基于三方面的原因,短期内宏观经济仍将继续持稳,退出力度较为有限。第一,年末的信用拐点和永煤等超预期违约导致信用债融资减少有关,有过2018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幅增加的前车之鉴,“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要求对信用增速的负面冲击应相对可控。
 
第二,核心CPI下滑表明疫情给终端需求带来较大负面影响,近期疫情反复,宏观经济政策仍需维持一定力度以对冲疫情负面影响。第三,发改委官员近期表示,“考虑到一些微观市场主体还将经历一段恢复期”,“宏观政策将继续保持必要的支持力度”,宏观政策不会出现“急转弯”。
 
(五)货币市场利率下行,债市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下行
 
央行货币政策利率如逆回购利率、MLF利率连续多月保持稳定,货币政策持稳观望的态度明显。永煤超预期违约之后,金融委会议要求加强部门协调合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央行资金投放力度加大,金融体系实现平稳跨年。
 
12月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隔夜平均利率为1.14%,较11月大幅下行约79BP;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34%,比11月下行约28BP。由于货币市场资金较为充裕,债市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下行,短端下行幅度较大。1年期国债收益率单月下行36BP,5年期国债收益率单月下行12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单月下行11BP。高评级信用债收益率和利率债走势较为相似,但受违约事件影响,低评级信用债收益率下行幅度相对较小。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