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华:“碳中和”这道关一定要过
经济日报 / 2021-01-10 14:44:16
中国向世界庄重宣示提前碳排放达峰、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节点,体现出国际责任、大国担当,也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首次明确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点,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气候雄心峰会上,中国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应该说,如此大的雄心,体现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决心和信心。
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的承诺,从根本上讲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减少乃至中止化石能源消费,不仅可以推进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更为重要的是消除了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化石能源行业的就业,就可以被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就业所替代,而且更安全清洁。
需要指出的是,森林碳汇虽然具有固碳效应,可以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中和”一部分碳排放,但森林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形成干物质;通过燃烧腐烂,将干物质中固定的二氧化碳又释放到大气。因此从生命周期或长时间尺度看,森林是严格意义上的“碳中性”。所以,不要寄希望于植树造林就可以中和二氧化碳。
此外,实现碳排放达峰,是走向碳中和的第一步和关键一步,但并不是碳排放峰值越高发展空间越大。碳中和刚性表明,峰值越高,碳排放清零越困难。如果早转型,实现削峰发展,将更加有利于走向净零碳。 (本报记者 乔金亮整理)
作者:潘家华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