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兵:提升“一带一路”营商环境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
中宏网 / 2020-12-17 17:06:42
日前,聚焦“‘一带一路’携进与全球治理新逻辑”主题,中宏论坛第十场在线研讨于12月15日下午举办。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院教授、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沈国兵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了主题发言。
沈国兵教授结合实证分析,对“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以来,对沿线国家治理所发生的四个方面(即腐败控制、政府效能、政治稳定、规则质量等四个维度)积极变化作了“量化”比较和分析,就未来提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提出了可操作的建议。
以下是沈国兵教授发言:
第一部分:提升“一带一路”营商环境
第一,新时代背景:中国国家领导人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以高质量供给满足日益升级的国内市场需求。”并强调“要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深化对内经济联系、增加经济纵深,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指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据此,新时代下虽然依托国内市场的大循环是重要的,但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功能,对标国际营商规则着力推进全面开放,加快构建一个要素市场化配置、国内国际竞争有序的统一大市场提升我国供需适配性,这对建设中国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至关重要(沈国兵,2020)。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营商环境的制度质量影响的角度,考量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在营商环境制度质量方面产生的溢出效应。
第二,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统计比较。截至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存量高达1727.7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8.7%,远高于2003年的4%。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吸收中国海外投资的存量占比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存量增速反而呈现出边际递减的趋势。
第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营商环境的制度质量。世界银行的专家Kaufmann和Kraay等开发了“世界治理指标”,从六大维度对一个国家的营商制度质量进行了分解:一是腐败控制(ControlofCorruption);二是政府效能(GovernmentEffectiveness);三是政治稳定(PoliticalStabilityandAbsenceofViolence);四是规则质量(RegulatoryQuality);五是法治水平(RuleofLaw);六是话语权和问责制(VoiceandAccountability)。该制度质量指标数值越大,则表示该国营商环境的制度质量越好。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营商环境的制度质量会受到其本身历史的惯性影响,为此,本文通过使用两步法系统GMM进行实证分析,重点考察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对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营商环境制度质量的影响。在控制了一系列相关控制变量之后,使用GMM模型研究结果发现: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改善了东道国的制度质量。特别是,在腐败控制、政府效能、政治稳定、规则质量这四个维度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法制水平也是促进的但不显著,而对东道国的话语权和问责制度则是负面的,反而呈现出对中国很不利。据此,对于刻意误解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部分西方媒体,需要使用国际规范的语言对其进行批驳,化解阴谋论带来的负面形象,加强与东道国的沟通协调。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