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伟: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服务新发展格局
中国银行业协会 / 2020-12-10 09:56:25
2020年12月9日,“2020新时代金融发展峰会”在京召开。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出席并发表题为“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服务新发展格局”的讲话。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
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服务新发展格局
非常高兴应邀参加金融时报社主办的“(2020)新时代金融发展峰会”,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金融时报是我的良师益友,二十多年来一直在案头,伴随我的工作发展。下面,我就学习领会五中全会精神:“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服务新发展格局这个主题抛砖引玉,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阶段性突破
自2009年推出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政策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阶段性突破和进展。2019年,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八大外汇交易货币、第三大SDR篮子权重货币。
在看到十年来取得成就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与新发展格局还存在一些不匹配的地方。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截至2020年9月末,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中的份额为1.97%;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份额为1.91%。从储备货币功能看,截至2020年二季度,IMF公布的外汇储备币种构成中,人民币储备占比2.05%,与SDR篮子中人民币权重(10.92%)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是跨境人民币的金融产品供给与客户需求还不匹配。海外分支机构主要服务“走出去”企业,服务当地企业能力有限,跨境人民币金融产品供给不多,与境外市场主体日趋多样的金融需求不相匹配。二是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还不匹配。当前,在大宗商品现货及衍生品交易、清算、结算和交收中还缺少期现联动的平台设施。三是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与境外投资积极性还不匹配。以人民币计价的离岸金融产品仍不丰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拓展。
二、深刻领会五中全会精神,把握人民币国际化机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到现在的“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党中央结合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进展新情况做出的新判断,为今后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理解需要把握好“三个注重”。
一是更加注重发展、安全和防控风险的关系。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人民币的计价、结算、汇率、资本开放等诸多议题,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要在防控风险、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特别是要防范和化解好汇率风险、市场风险,如大宗商品和期货大幅波动风险、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基础上,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二是更加注重市场驱动。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将由以往的“引进来”为主,走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形成资金双向流动,资源、资产双向配置,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相结合的局面。央行调查显示,当前企业选择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交易对手提出要求”,占比达58%。今年1-9月份,人民币跨境实际收付金额累计达20.83万亿元,同比增长35.2%。市场主体对跨境人民币接受度的提高,为今后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的原则奠定了基础。
三是更加注重开放共赢。合作共赢是世界发展的主流,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近期,我国同东盟10国、日本、韩国等共14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发展潜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也将持续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的动能。
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诸多机遇,在对外贸易、投融资、金融市场交易等方面的吸引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第一,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提振了人民币信心。受疫情影响,今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但是中国“风景这边独好”。根据IMF预测,全球经济已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2020年将萎缩4.4%,而中国是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第二,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畅通了人民币投资渠道。近几年,我国推出了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债券通等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与此同时,全球三大指数编制公司(标普道琼斯、富时罗素和明晟)均将A股纳入相应指数体系、并逐步提升A股的纳入因子;彭博、摩根大通和富时罗素3家主要债券指数供应机构陆续纳入中国债券。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外资合计持有A股市值2.08万亿元,占流通A股比例升至3.6%。“债券通”落地3年来,外资持债规模每年增长近40%,近900家境外法人机构投资者持有总规模已达2.6万亿元,占中国债券总量比重的2.4%,持有国债规模占比达9%。境外机构和国际资本的认可进一步畅通了人民币投融资渠道。
第三,美元避险功能下降,提升了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一是在全球流动性急剧扩张,主要发达经济体维持零利率或负利率,我国仍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背景下,中美之间利差进一步加大。二是随着新冠肺炎疫苗生产不断取得突破,市场对于全球经济的预期相对稳定,美元的避险功能下降,美元指数不断走低。最近,美联储仍将利率水平维持在0至0.25%,同时,表达了对经济复苏的担忧,预示着美元或将继续走弱,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第四,人民币计价实现了新突破,拓展了跨境人民币功能。截至目前,我国已上市了原油、铁矿石、PTA 等4个特定品种交易期货。境外交易者投资境内特定商品期货,可以使用人民币或美元等作为保证金,截至2020年5月,境外交易者汇入、汇出保证金中人民币占比分别达70.87%和82.59%。未来,人民币在涉外统计、核算、管理中的计价职能进一步增强,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种类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三、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建议
行百里者半九十。为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服务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全球网络和经营管理人民币业务优势,合理利用境外、境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切实提升跨境人民币服务水平。现提出十条建议,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是坚持本币优先,助力构建良好营商环境。在遵循市场化原则的基础上,金融机构要积极引导央企、大型国企、“走出去”企业等市场主体优先使用人民币,特别是在大宗商品交易、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加大人民币使用力度。同时,积极向境内进出口企业宣讲最新的跨境人民币政策,便利人民币在贸易、投融资、捐赠、计价、储备等方面的使用,助力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二是加大跨境人民币在投融资业务中的使用。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引导客户在主权贷款、对外投资贷款、跨境并购贷款等投融资领域加大人民币使用力度;充分挖掘境外央行、主权财富基金、大型养老金等新兴客群的投融资需求,设计推出适配金融产品和服务,畅通境外客户的人民币投融资渠道。
三是加大跨境人民币在捐赠等方面的使用。在参与国际合作抗击疫情过程中,鼓励捐赠主体优先使用人民币进行捐赠,即使实际使用外币捐赠,也要在对外披露信息时首先使用等值人民币数额;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无息等优惠援助贷款时,优先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支付。
四是拓展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功能。配合推动双边货币互换,加大境外人民币供给,提高国际机构配置人民币金融资产的便利化水平,为境外有意向配置人民币资产的客户提供流动性保障。
五是优化人民币跨境支付服务功能。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秉持共商共建原则积极参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建设,积极推动海外分支机构申请加入CIPS直接参与行,并推介境外同业加入间接参与行,扩大跨境人民币的“朋友圈”。
六是提高人民币产品创新水平。紧抓金融业对外开放、自贸区试点等政策契机,不断增强人民币产品创新力度,构建覆盖跨境人民币结算、清算、投融资、交易、储蓄、避险、衍生产品等多种类的产品体系,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七是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加强对跨境人民币业务所涉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形势、金融市场走势和金融监管环境的跟踪研究,不断完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等内控制度和手段,切实防范跨境人民币风险。
八是深化金融科技赋能应用。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高效识别、精准对接企业跨境人民币贸易和投融资需求;探索运用区块链等科技手段优化跨境支付清算效率和信息安全,参与共建中银协与五大行共同搭建的贸易金融跨行交易区块链平台(CTFU),畅通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的流通渠道。
九是加大离岸人民币市场培育。在境外有分支机构的金融机构要加大跨境人民币系统、标准的宣介,引导所在地市场主体认识、了解和使用人民币,鼓励中资金融机构在具备条件时向市场提供现钞服务,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接受度;积极开展离岸人民币产品创新,丰富跨境人民币投融资途径,提升境外客户持有人民币的意愿。
十是发挥考核正向激励作用,做好专业化人才保障。加大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重视程度,在考核、资源和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建立境内外、总分行联动的跨业务条线协同联动机制;通过成立专项工作组或建立专家人才库的形式,培养能够娴熟掌握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加大对境外同业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培训,为人民币跨境使用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让我们紧抓机遇,主动作为,不断丰富完善跨境人民币政策、产品、服务和基础设施,发挥市场驱动作用,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