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中国经济“双循环”
北大国发院 文/余淼杰 / 2020-11-05 10:50:36
(一)搞活内循环重在“对内开放”
中央文件中提到的对内开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以“三公”竞争原则推进要素市场化。
2、以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贸易自由化。
3、以改善营商环境推进投资便利化。
4、以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提升居民消费。
5、以发展“两新一重”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三化融合。
6、以发展都市圈、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一,重视数据要素。在资本、劳工、人才、土地和数据五大要素中,土地要素是要做到防止房价进一步上涨。如深圳作为超级大城市面临巨大的房价压力,而稳定房价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土地供给,把基本农田以外的土地改成建设用地。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今年4月份的中央文件中被提出来,重视数据要素代表我们未来生产力发展的方向,未来所有产业多少都会和数据发生关系。
第二,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目前,全国已建设19个自由贸易区。我个人理解,在十四五期间,我国会实现“胡焕庸线”以东自贸区全覆盖的新目标。2020年,北京成为全国第19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也是首个以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为特色的自贸区,这体现出我们大胆试、大胆闯的改革精神。6月3日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自贸港建设体现出我国全面开放的新格局,预计2025年实现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包括资金、人员、运输、数据;到2035年实现全面开放,核心是制度集成、规则创新。从落地效果来说,全岛在封关下实现零关税、低税率(企业、个人15%)、简税制、强法制、分阶段,逐步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税收制度。需要补充的是,所谓“自贸港”不只是一个河港或者海港的概念,它甚至有可能是一个内陆空港的概念。比如我们一些内陆省份戏称自己“苦海无边”:既不临海也不靠近边境的地理劣势,靠什么突破发展瓶颈?通过自由贸易空港,特别是有双机场的城市发展服务贸易就是一个发展方向。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双向、立体的全面开放,其中的立体就是指形成海上、陆上和空中的开放格局。
第三,以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提升居民消费。上半年的保市场主体,其实货币政策起了很大作用。3月4日,央行会议提出稳预期、扩总量、分类抓、重展期、创工具、抓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稳健的货币政策一是扩总量,二是调结构。扩总量是指市场主体需要钱,为此专项再贷款3000亿元和5000亿元,同时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减税降费、缓交社保、减免租金,即调结构。此外,释放利率空间,即灵活适度、释放贷款市场利率报价(LPR)潜力。
下半年的中央货币政策提出,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这是指上半年出政策而下半年看结果。二是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这表示不是大规模增加货币供应,比如不会像特朗普那样让美联储给每个人都发钱。美联储现在大规模放水,货币总量上升、利率低,投资美国对美元的需求就减少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三个月一直是人民币在升值而美元在贬值。三是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
关于积极财政政策,可以概括为两个问题,即钱从哪里来?钱用到什么地方去?
先说钱从哪里来?一是总量,二是结构。目前预算内资金总量是28万亿元,结构是原来的财政收入20万亿和新增8万亿。新增8万亿分成三块:一个是赤字规模3.76万亿,赤字率控制在3.6-4.0的合理空间。去年美国赤字率为4.6,印度为6.1,所以今年中国赤字率即便达到4.5也在合理范围内。二是特别国债1万亿,三是专项债3.75万亿。
钱投向哪里?首先是保市场主体。保市场主体的整体逻辑是拉动内需、扩大消费,而扩大消费就必须保证就业稳定。要稳就业,就必须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来保中小微企业,即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然后,通过减税降费提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最后扩大消费。钱投到什么地方去?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目标投向地方县级基层,“地方”二字是应有之义,新意是在“县级”二字,换言之,这钱如果经过省或市级政府,不可雁过拔毛。
第四,发展“两新一重”,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三化融合”。“两新一重”是指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交通水利重大工程建设。新型基础建设形成城镇化发展所需的重大交通水利工程,城镇化又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化、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与机制创新。
第五,以发展都市圈、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这五大城市群是未来我国都市圈、城市群发展的新方向。通过“两新一重”来发展,特别是通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城市群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三化融合”。缺少工业化的城镇化将导致贫民窟;缺少城镇化的工业化也无法可持续发展,因为没有人来这里工作。而信息化跟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就是以5G、AI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实现智联工业、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
新基建的“新”主要表现在:新形态——传统基建做存量(规模),新基建做流量(结构);新特征——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地区——投向需求大、城市密集度高的地方;新产业——5G、AI、新能源汽车;新主体——政府+市场(基础设施);企业+市场(商业应用)。新基建和传统基建的区别是什么?传统基建是供给决定需求,如我们说“要想富先修路”,意思就是有路的供给,才会形成市场需求,才会促使经济发展起来。新基建的意思是需求决定供给,不会在没有人的地方搞新基建,而是要在五大城市群这样的地方建设新基建。
总之,我认为在“六稳”工作中,六项工作并不是简单平行的,而是层层递进的。“稳预期”是起点,目前全球经济都很差,中国经济已经是一枝独秀,“六稳”核心目标是稳就业,而这个终极目标要通过稳外资、稳外贸、稳投资、稳金融四种方式来实现。
(二)实现外循环要重构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价值链
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贸易全球化。以复杂的汽车生产为例,车身上的许多零件生产由不同国家和地区分工完成,然后再组装在一起卖到全球,即“生产地区化和贸易全球化”相结合。这一现象并没有因为特朗普反全球化而发生根本性改变,即便当前WTO的多边机制受到很大冲击,也并不代表多边合作不存在,只不过原来是全球范围的多边合作,现在是地区经贸合作多边机制不断加强。
地区经贸合作主要体现为三方面,一是区域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二是美加墨自贸区,三是全面进步泛太平洋贸易协议(CPTPP)。
中美贸易战之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被取代了吗?事实上,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心节点的地位更有望获得巩固。从2000年中国入世前的贸易拓扑图可知,全球贸易基本上分成两大体系,一个是以德国为中心的欧盟体系,另一个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太平洋体系。到2015年,拓扑图开始呈现出三足鼎立格局——以德国为中心的欧盟地区,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自贸区,以中国为中心的亚太地区。因此,地区经贸合作关系就体现在,北美自贸区、欧盟自贸区以及以中国为主导的10+6区域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事实上,东盟十国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如何重构以中国为中心节点的全球价值链?我认为核心关键词有两个,即“数字导向”+“知识密集”的全球价值链。为什么是“数字导向”?美国和德国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即便在数字产业方面我们也没有明显优势,但至少和发达国家差别不是太大,我们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三)对中美关系的看法
人民币走势在美国大选之前是升值,大选之后会贬值。理由是大选之后,不管是拜登当选还是特朗普连任,对美国都是利好,美元会短期走强。但从长期来讲,三年之内人民币一定还是升值的。所以我的核心观点是,10月份人民币升值,11月份人民币贬值,然后三年之后也会保持升值,且大概保持6.1-6.2的汇率。
我个人理解中美经贸关系应该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哪怕我们单方面想合作共赢也不具备一个友好的国际环境。中美关系可能会越来越紧张,我们必须有这个底线思维。最紧张的时候可能会是2025年即“十四五”结束时。今年我国的GDP会达到美国的75%左右,而2025年我们的GDP总量会基本追上美国,美国会更加恐慌,所以中美摩擦到那时可能会达到一个顶峰。但到2030年前后,中国经济总量预计会是美国的1.2-1.3倍,中美关系反而有可能趋于缓和,因为美国可能已经习惯了中国的崛起,就像当年英国慢慢习惯了美国一样。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战略跟商业利益应该怎么平衡?比如美国工商界对华一直是友好的,因为利润最大化才是他们追逐的根本目标,但“胳膊拧不过大腿”,所以如果美国已经把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工商界的利益可能也只能服从国家战略需要,但他们至少可以在中美关系的摩擦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中美关系会不会白热化?我个人认为不可能。中央明确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即便打起来我们也有信心、有战略、有定力。应对中美关系摩擦,要以不变应万变,真正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换言之,正如毛主席所言,“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有人说中美关系之所以出现当前的局面,是因为我们这些年没有再“韬光养晦”。我完全不同意这个观点。在1990年代,韬光养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时中国是全球第七大经济体,美国对付前面六个都来不及。但现在中国想韬光养晦已经不太可能,我们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大象难藏于树后,美国已经把我们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再选择韬光养晦实际上就是选择躲避,更像是一种鸵鸟政策。
综上所述,我愿意用下面这句话总结我对中美关系的理解,即“长期竞争、有限合作、力求共存”。其中,力求共存是目标,长期竞争和有限合作是客观事实。中美两国的长期竞争和博弈是新世纪的一个态势,至少在新世纪上半叶是这样。这里还有一层“斗而不破”的意思,美国也有需要和中国合作的地方,中美双方始终存在合作的空间,只是空间有限。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