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面深化改革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学习时报 作者:权衡 / 2020-10-21 10:24:40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权衡
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首先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国民经济循环,这是新发展格局的前提和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深化对内经济联系、增加经济纵深,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显然,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增强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的功能,特别是要发挥国内大循环对国际大循环的积极带动和相互促进作用,这是当前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因此,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首先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提升国内大循环对国际大循环的促进和带动作用。一方面,我们要看到,逐渐发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中国经济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趋势,也是许多大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国际上许多大国经济发展,往往到了中高收入阶段以后,其内需占GDP的比重开始上升,逐渐达到80%—85%的水平。我国2019年人均GDP到了一万美元;根据计算,内部需求规模已从2000年的8.73万亿元攀升至2018年的76.18万亿元,我国经济增长对内需依赖度逐步增强,也是到了内需对经济增长发挥重要牵引作用的关键时期。另一方面,从我国经济发展对外需的依赖性来看,近10年我国净出口占比逐渐降低,进口开始逐步扩大,外贸“大进大出”的格局正逐渐改变。从内需和外需发展格局来看,我国发展要顺应客观趋势,以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简单扩大内需战略的再版。我们需要从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刻高度认识扩大内需、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战略性、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扩大内需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曾经多次被提及,但是由于受到很多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瓶颈和问题制约,扩内需战略实施效果并不是十分突出。新发展阶段提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本质上是一次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说到底也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抉择。扩大内需、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需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供给创造需求的作用,推动供需匹配;需要推动收入分配改革,加快培育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提升扩大消费需求的物质基础;需要加快国民经济体系改革,推动生产体制、流通体制、分配体制和消费体制深层次改革,畅通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部门畅通高效;需要推动财政、税收、金融、社会保障、投融资、进出口管理、大物流、大交通等各种宏观体制机制改革,畅通宏观经济运行机制;需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需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和发展;需要优化消费环境,营造消费者愿消费、能消费、敢消费的氛围;等等。因此,需要从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的高度认识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防止回到简单扩大内需的老路上去。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