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 详情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

安徽日报 / 2020-09-27 14:30:50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8月20日,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要求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8月21日,在听取安徽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要求“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强调这一问题。如何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大作为,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
 
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
 
20世纪80年代末,针对当时贫穷落后封闭的状况,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两头在外”国际大循环发展格局,并相应实施了出口导向战略和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战略。30多年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外来投资世界第二,外贸进出口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国内外经济失衡、贸易摩擦增多,市场、技术、资源对外依存度过高,高端零部件、核心技术对外依赖过大等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国家加大对我国的围堵打压,传统的大循环格局难以为继,迫切需要进行重大调整。加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强大的国内市场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已经具备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条件和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作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新发展格局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从国际上看,世界上90%的国家发展都是依靠内需,大的经济体更是如此。在内需当中,消费需求一般占70%甚至更高,而我国常年只有45%左右,必须大力提高消费需求比重,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第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战略方向。从过去依靠外需为主,转为更多地依靠国内市场,产业链供给链从过去成本市场导向转向自主安全可控导向。第三,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原始创新、先进技术等自主可控性,着力改变高端产业和先进技术对外的依赖性。第四,发挥改革的强大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必须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改变城乡管理体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第五,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
 
新发展格局带来的影响
 
新发展格局是对国民经济一次全方位的重大调整和重塑,对安徽省带来一系列机遇和挑战。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
 
具体表现在:一是有利于发挥安徽省的区位优势。安徽省居中靠东、连南接北,市场腹地广阔,辐射中东部8个省市、近5亿人口,周边有12万亿元消费市场,占全国29.2%。随着内需比重的提升,有利于安徽省扩大和抢占国内市场。二是有利于挖掘安徽省城镇化的潜力。安徽省人口总量居全国第8,但城镇化水平较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4.65%,比全国低9.73个百分点。随着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国家必将从多个方面扩大内需、加速城镇化进程,这为安徽省带来新机遇。三是有利于发挥安徽省科技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国家必将继续加大创新投入,这为安徽省发挥科技资源、平台与人才优势,推进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带来良好机遇。四是有利于发挥安徽省的产业优势。安徽省工业门类较为齐全,不少产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机器人、智能语音、硅基新材料等产业国内领先,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安徽省发挥产业优势、占据主动。五是有利于发挥安徽省改革优势。改革是安徽省最宝贵、最具优势的遗传基因,农村改革、国企改革、全创改等走在全国前列。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家将推出一系列改革,安徽省的改革优势将会充分发挥出来。六是有利于扩大安徽省对外开放。安徽省经济外向度低,对外依存度只有12.8%,比全国低19个百分点。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外开放,为安徽省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带来机遇。
 
当然,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安徽省来说还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思想认识上不到位,改革还有差距;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传统产业比重大,高端装备制造业比重低;企业创新能力还比较弱,研发投入还不足,人才尤其高端人才比较缺乏;市场的内贸逆差较大,产品市场竞争力尚需进一步增强,等等。这些发展“瓶颈”均亟待突破。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安徽省必须组织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提出针对性的举措,促使全省上下加深对新发展格局的理解,从而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抢占主动、赢得先机。
 
第一,努力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安徽省市场腹地广阔,但目前还存在省际贸易逆差,必须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扭转这个格局。力争到“十四五”末,在全国市场份额达到5%左右,与人口比重相适应。
 
第二,调整优化产业链供应链。要实施产业链补链工程,各地和相关部门要对重点和关键产业链进行摸排和梳理,针对可能断链断供的环节,推动龙头企业建立同准备份、降准备份机制。要实施产业链升级工程,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培育壮大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一批新的产业集群。要实施产业链强基工程,针对工艺、零部件等薄弱环节,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第三,下好创新先手棋。要突出“聚”字,利用重大科研平台,靶向招引一批全球顶尖人才,吸引全世界高端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向安徽省聚集;吸引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来皖设立分支机构;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要抓好“攻”字,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对接关键技术,企业为主、政府支持,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聚集国内外创新资源,进行技术攻关。要做好“转”字,让更多海内外高端科研成果到安徽省转化落地。
 
第四,全面系统深化改革。要按照打造改革新高地的要求,聚焦痛点、堵点、难点,加快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打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率先形成适应新发展格局的体制机制。
 
第五,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精准对接沪苏浙,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培育壮大外贸市场主体,切实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不断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
 
(执笔:倪胜如 凌宏彬 蔡的贵)
 
作者: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