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用科创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经济日报 / 2020-09-23 16:08:18
随着《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出台,安徽正式迈入了“自贸试验区”时代。据介绍,安徽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119.86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合肥片区64.95平方公里(含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1.4平方公里),芜湖片区35平方公里(含芜湖综合保税区2.17平方公里),蚌埠片区19.91平方公里。
其中,合肥片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量子信息、科技金融、跨境电商等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芜湖片区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家电、航空、机器人、航运服务等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区、江海联运国际物流枢纽区。蚌埠片区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
据悉,安徽要用3年至5年时间改革探索,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累实践经验,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努力建成贸易投资便利、创新活跃强劲、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安徽省副省长章曦表示,安徽将充分发挥科创优势,探索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新机制;充分发挥安徽产业优势,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安徽区位优势,探索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新举措。
针对产业发展,章曦表示,安徽自贸试验区将聚焦3个片区各自特色和重点产业,探索形成片区联动、协同高效、竞相发展的新模式;聚焦数字赋能,探索形成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新模式;聚焦融合新业态,探索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新模式。
此外,章曦还表示,安徽将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在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新作为,在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中实现新作为,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实现新作为,在学习借鉴发展中推动高水平改革开放实现新作为,在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中实现新作为。
例如,与长三角其他自贸试验区携手优化产业链布局,联合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与沪苏浙共同优化整合科技力量,瞄准“卡链”“断链”的产品和技术,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突破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谋划共建“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等。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