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2020-09-20 22:31:42
原标题:新发展格局:以辩证思维看待新机遇新挑战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是党中央多次提出的要求。无论是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还是在新发展格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都必须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
正确把握风险本质特征,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
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这意味着非常规问题出现频率提高,各种风险无处不在,危机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对风险特点的正确认识,是增强风险意识的心理基础。
总的来看,风险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多发性,既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的自身建设等方面的国内风险,也有国际环境、国际关系、恐怖主义等方面的国外风险,还有国内和国外因素相互交织的系统性风险;具有复杂性,何时发生、地点在哪、源头在哪、程度如何,以及何时转变为现实的危机,都是未知数;具有双重性,如果处理方法得当,也可能转危为安,化风险为机遇。
中华民族向来善于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风险挑战。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面对前进路上的风险挑战,坚持长远打算,做到有备无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把握风险本质特征,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程度,争取最好的结果。
即将开启的“十四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际情况看,截至9月14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感染人数已超过2900万人,死亡人数超过92万例。受其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和跨国投资大幅下降,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面临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
从国内情况看,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依靠传统要素推进经济增长已难以为继,依靠创新要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存,中国经济面临着增速下行和创新动力不足的风险。
如何应对这些风险挑战?那就是“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发挥斗争精神”“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增强机遇意识,重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与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有着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大,仍是具有巨大投资和创业活力的国家。疫情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下行压力也倒逼了转型升级。在这些挑战中,蕴含着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新机遇。
增强风险意识,则要结合自身条件,真抓实干守住“六稳”“六保”的基本盘。既要有透彻分析形势与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有把工作当做“天大的事”的责任感,把风险意识的增强体现为工作力度加大、落实程度提高。越是艰难困苦,越应笃定信念,苦练内功,心无旁骛干事业,努力钻研核心技术,这样才能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把发展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认清“最大的优势”,努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前不久,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更新其全球宏观展望报告,把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1%上调到1.9%,同时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增长7%左右。报告估计,今年20国集团经济将萎缩4.6%,中国是20国集团中唯一能在今年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
事实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在逆风逆水环境下应对风险挑战的最坚强保障。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正是因为始终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利用制度优势,统筹各地发展,推动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格局,为勇开顶风船提供了最坚强保障、最有力支撑。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工业主要集中于东部和东北地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通过重大项目向中西部地区布局和大小“三线”建设,为内陆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奠定了扎实基础。改革开放后,通过实施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战略,推动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又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形成各地协同发展的局面。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形态,更有利于不同市场主体取长补短、相互协作,发挥好各自优势。
1953年至今,我国已制定和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制定“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值得注意的是,以往都是制定五年规划,而今年在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同时,也将首次制定未来15年“远景目标”,这充分体现党中央把十九大提出的“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部署落地落实的坚定决心。
“制度优势是中国最大的优势”,虽然目前尚存在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但中国的制度优势能够内生地缓解这一短板,中国的制度优势能够迅速调集资本技术等资源在关键领域和环节进行集中式创新,解决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中的技术瓶颈等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就要进一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年的抗击疫情,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举全国之力,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全国各地医疗物资捐助武汉,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这一切,唯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才能实现。
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还要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依托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巩固产业链安全。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克服疫情不利影响,交出了一份成绩不错的“半年报”,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能够经受住大风大浪考验。
抓紧“锻长板”“补短板”,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9月5日,在北京举行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武汉旅游数据让外界惊叹:近一个月总体日均游客接待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4%,酒店入住人次环比增长36%,机票预订人次环比增长29%,成为疫情背景下世界旅游业重振的“武汉样本”。
得益于强有力的疫情防控,我国成为全球最早走出疫情的主要经济体,经济活动也在逐月好转,但这并不意味着此后的复苏之路一帆风顺。我们面对的形势不仅仅是复杂严峻,关键在于“不确定”。此背景下,必须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一方面自觉立足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充分发挥好14亿多人口的美好生活需要所汇集成的超大国内市场规模优势,充分激发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有充足的成熟产业工人、领先的物流服务体系以及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前不久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强调“锻长板”,就是认清这些优势,让长板锻炼得更强,带动短板一起提质增效。这也是增强机遇意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抓手。
另一方面,疫情也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短板。“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等,就是加强风险意识、针对补足发展短板挖掘增长空间制定的具体举措。放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补短板和锻长板”也是下半年走好“十三五”收官之路的两大抓手。
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闭关锁国,而是要继续扩大开放,通过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沿线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进而促进沿线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复苏;此外,发挥我国内需潜力和产业比较优势,使国内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发展。
9月2日14时,今年第529列“义新欧”中欧班列从浙江义乌铁路口岸鸣笛启程。至此,“义新欧”中欧班列今年发运总量超过去年全年,实现逆势飘红。
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开放上取得新优势,是推动双循环的重要抓手。浙江正从数字领域交流合作、物流、产业链等角度出发,全面深入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