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构建产业大生态 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 详情

构建产业大生态 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

中国经济时报 / 2020-09-11 14:25:35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赵姗
 
  9月9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强调,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日前,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促进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作出全方位安排,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方案》体现出“战略性、系统性、多层次性、重点性”等特点,有利于构建产业大生态,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
 
打造高效制造业供应链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对本报记者表示,尽管我国物流业制造业取得成绩,但存在物流成本偏高、供应链管理滞后、缺乏供应链弹性、物流服务总体滞后于工业化、国际化、城市化进程等问题。疫情还暴露出物流业制造业联动不足带来的应急能力薄弱问题。制造业作为物流业最大的需求主体,物流业制造业联动不足已影响到产业平稳运行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国民经济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国民经济运行效率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方案》出台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有利于构建产业大生态,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高效强大制造业供应链体系,促进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提高物流业发展质量效率,促进物流降本增效,为物流业带来广阔发展前景,加速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物流企业成长。”魏际刚说。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张厚明对本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制造业综合成本长期居高不下,一个重要因素是物流成本偏高,直接导致企业效益下降,进而影响企业家的投资信心和制造业扩大再生产,不利于当前稳投资、稳增长目标的实现。
 
  “当前,仍需要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来为制造业企业减负,减轻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有效恢复投资者及市场信心。5G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行性和有利条件。”张厚明说。
 
  张厚明表示,《方案》出台有利于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将显著促进现代智慧物流这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其对制造业的支撑能力,特别是促进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等制造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和能力提升。同时,有利于促进现代物流的智能化发展水平;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实现稳增长目标。
 
国家应从战略层面推动“两业”深度融合
 
  魏际刚认为,《方案》体现出“战略性、系统性、多层次性、重点性”等特点。战略性方面,强调物流业与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国家应从战略层面推动“两业”深度融合,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作出战略部署。系统性方面,从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高效产业链、供应链等维度,统筹物流业制造业发展。多层次性方面,从企业主体、设施设备、业务流程、标准规范、信息资源等不同层次、不同维度推进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重点性方面,从大宗商品物流、生产物流、消费物流、绿色物流、国际物流、应急物流等领域予以着力。
 
  张厚明认为,《方案》亮点有三。一是强调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不仅在指导思想中提出“促进物流业制造业协同联动和跨界融合”,在企业主体、设施设备、业务流程、标准规范等关键环节及在大宗商品、生产、消费等领域均提出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扶持政策也围绕“融合创新发展”提出,“融合创新发展”思想贯穿全文。
 
  二是突出新兴技术在促进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方案》在信息资源融合共享、业务流程融合协同等关键环节及生产物流、消费物流等领域,强调了工业互联网、5G等新兴技术的推广应用,包括新兴技术在物流信息共享、物流信用体系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提高生产物流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等方面的推广应用。
 
  三是提出的扶持政策颇有新意。《方案》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成立独资或合资物流企业,发展生产性物流服务,并在土地、财税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鼓励供应链核心制造企业或平台企业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等。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