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衡: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需处理好八个关系
学习时报 文/权衡 / 2020-08-19 10:27:33
文/权衡
进入新时代,我国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历史交汇,提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加快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促进高水平开放,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提出“新发展格局”,不是一个简单的应对外部调整的权宜之计,也不是针对所谓“逆全球化思潮”“去中国化”等论调,对我国发展高水平开放经济甚至对外开放等做出战略性收缩等问题。准确理解并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需要着力把握并处理好如下几方面的重大关系。这对我们深刻认识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与特征,并加快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是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投资与消费是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关系,保持投资与消费大致平衡,也是宏观经济学有关国民收入平衡的基本条件。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基本处在“高投资—低消费”的状态,这就从内在结构上决定我国对外需的依赖性较强;而一旦外需受到某种冲击,投资与消费失衡的矛盾就会进一步加剧,导致高投资与低消费的格局形成,国内投资与消费难以畅通和循环。因此,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首先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投资与消费结构,确保投资与消费形成适当的比例和关系,基本实现国民收入关系平衡。
二是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供给与需求是宏观经济最为重要的两端,保持二者之间的大致平衡,也是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重要条件。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内需实际上也是长期不足,一方面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的巨大优势、潜力和活力未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挥;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供给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生产率的不断提升,受制于内需不足,供给侧产能过剩也逐渐突出,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结构性失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也要加快调整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特别是既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调整需求侧结构,扩大需求侧总量,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畅通和循环,激发、激活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和动力,进一步发挥大国优势、规模优势在国内大循环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三是处理好增长与分配的关系。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与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国内大循环的发展来说,就是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国内大市场的优势;但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则需要加快并完善收入分配格局,因为消费和收入具有线性函数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也不断加快,但是收入分配关系仍然不尽合理,收入差距等问题较为突出,这就造成大量中低收入群体尽管具有较高的消费倾向,但实际的消费需求无法满足,导致有效需求长期不足。因此,形成新发展格局,也需要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通过加大收入分配关系改革,进一步提升我国有效需求的基础和规模,把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化为市场活力。
四是处理好城乡关系与区域关系。新发展格局也需要我们贯彻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正确处理好我国大国发展中的城乡关系和区域关系,发挥好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在新发展格局中的空间战略和增长引擎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较为突出。这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所在,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特别是发挥我国大国经济的韧性和回旋余地等优势的重要条件。城乡之间不平衡、区域之间不平衡,发展有差距,表明加快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仍然具有较大空间和潜力。因此,在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发挥大国不平衡发展的优势,形成后发规模、后发潜力,更好拓展大国内需增长的新空间、新活力和新动力。
五是处理好内需与外需的关系。新发展格局更加强调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相互促进的特征和要求,这表明在强调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同时,更要突出强调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战略意义和重大作用。为此,畅通国内大循环,也要更加注重畅通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国际大循环的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甚至出现所谓“脱钩论”“逆全球化思潮”等,但是我们仍然需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维护和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特别是要尽可能稳定我国外需市场,尽可能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体系,维护多边主义贸易体系和世界经济开放发展,防止“内卷化”和“眼睛向内”等思潮兴起。为此,需要认真处理好内需与外需的关系,形成“扩大内需”与“扩大外需”齐头并举的新格局,积极推动并引领全球化继续向前发展。
六是处理好出口与进口的关系。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也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出口与进口的关系,力争实现进出口贸易平衡的新格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出口导向和加工贸易发展的模式,加上我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等等,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的地位不断增强,中国制造与出口大国的地位也得以确立。这也使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型合作与分工关系。这种相互依赖的内在关系也决定了中国既要高度重视向世界的出口,也要高度重视向世界的进口,尽可能实现进出口贸易平衡。这种平衡既是中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内在需要,更是世界经济发展需要依赖中国市场的现实需要。为此,我们需要在继续稳定外贸、扩大出口的同时,也要积极主动开放国内市场,扩大进口,为世界经济提供中国市场红利,提供新的机遇,作出中国新的贡献。这方面,我们已经采取了许多积极有力措施,如举办进口博览会、海南自贸港等等。我们深信这是中国不断加快参与国际大循环的重要举措,未来还会有更多新的方向和行动。
七是要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形成新发展格局,需要我们认真审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特别是在参与国际大循环过程,如何确保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稳定、安全,如何确保关键技术、核心配件等不受制于人,确保国家发展与安全协调统一。从近年来国际大循环发展的趋势来看,各国已开始从注重自由贸易、公平贸易等到更加注重安全贸易,投资贸易体系也从所谓遵循规律、遵循规则转向遵循安全等。这就意味着国际大循环格局也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投资贸易规则、数字化贸易方式、海关监管模式等等,都会发生深刻变化。在这种变化格局中,我们更加需要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内在关系,确保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形成更加顺畅、高效的机制和保障。
八是要处理好改革与开放的关系。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局面,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更需要我们处理好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关系。无论是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还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都需要不断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唯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才能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无阻形成良好的体制、机制条件和制度环境。我们既不能因为强调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放松深化改革的步伐,也不能因为国际大循环发生深刻变化,就放慢对外开放的节奏。相反,唯有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形成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真正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20年8月5日第5版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