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聚焦“双循环” 中央提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有何深意? 详情

聚焦“双循环” 中央提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有何深意?

中国经济时报 / 2020-08-13 12:49:12
编者按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终将使2020年成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史上一个特殊节点。近期,从企业家座谈会到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国谋划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引发广泛关注。中央在此时提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有何深意?又该从哪里下手开启这场“循环之战”?国内企业该如何应对?新发展格局将给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整理了核心要点,让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这场由内而外的大循环。
 
聚焦“双循环”  中央提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有何深意?
 
如何理解“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 
 
本报记者 徐蔚冰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出的时间脉络。
 
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信号。
 
至此,可以理解为“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的格局,不仅体现了中央发展战略转型的内涵,也适应了国内基础条件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际环境变化的特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修复经济均衡的应对之策,更是长远驱动内外经济均衡水平的跃升,让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重要一步。
 
两个循环概念的提出是中央的全局性战略
 
从“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这两个概念不断清晰、完善、深入的时间线上,可以看出中央的决策部署是全局性战略。
 
采访中,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化繁为简地把握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核心脉络,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这一新格局的本质内涵、全局思路和战略定位。
 
无论是“内循环”还是“外循环”,均将蕴含双维度的动态演进。其一是循环的内部变动,指向了“行稳”目标。其二是循环的整体变迁,指向了“致远”目标。由此衍生出“双循环×双演进”的四条主脉,共同构建起中国经济在新发展格局下的动态运行体系。
 
程实表示,基于这一体系,中国“双循环”不仅是全球百年变局下修复经济均衡的应对之策,更有望长远驱动内外经济均衡水平的跃升,赋予中国经济金融以富含稀缺性的全球配置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表示,下一步,各级政府和企业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以更高效的资源流动和要素配置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血脉”,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国内大循环=“闭门造车”?
 
对于“国内大循环”的理解,一些海内外舆论解读为“中国要停止开放”“中国发展将向内转”……不难看出,这里隐藏着担忧与怀疑:中国是否会停下改革开放的脚步,关起门来封闭运行?
 
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已经针对上述疑虑旗帜鲜明地给予回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王文表示,中国是在开放环境下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绝对不会也不能把国内国际“双循环”割裂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不是要闭关锁国、主动与这际脱钩,而是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特别是要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走向制度型开放,打开国门搞建设,要以高水平的开放助推国际经济大循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到近年来的执行,走的正是这样一条路。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中国拥有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市场,随着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潜在的经济活力和发展余地、空间还非常大。国内大循环的真谛是“开放”。通过释放国内经济和消费潜力,结合保护知识产权、改善营商环境、减少准入限制,吸引跨国企业把产业链、工厂、店面继续留在中国,分享中国消费市场的蛋糕。
 
受访专家均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困难形势,以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循环,国际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两个循环畅通互动,经济运行才能有条不紊。
 
“双循环”如何有效运行?
 
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这一新发展格局时,提到了“持久战”一词。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已被提到了中长期战略高度。那么,“双循环”又将如何运行?动能在哪里?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刘瑞表示,重启中国经济增长,需要兼顾国内外的环境变化,需要兼顾短期和中长期的考虑,需要充分发挥国际经济循环的有利条件,从多个角度保障中国经济增长行稳致远。
 
刘瑞表示,所谓经济“双循环”是指国内经济循环与国际经济循环之间有机联系的交互联系与沟通,是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关系平衡的新意境。
 
刘瑞强调,就外部循环而言,首先,维护和改进以WTO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平台,是后疫情时代仍然要做好的事情。过去几年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结为了命运共同体。即使在疫情发生之后个别国家出现了去中国化的声音,中国在作出调整提出国内大循环的同时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便是进一步明确了该继续开放的需要继续开放的态度。未来的中国,将同时积极参与WTO以及联合国等国际性组织的机制改革,并将经济全球化的理念从经济共同体提升到安全共同体、健康共同体、卫生共同体、环境共同体的新高度。与经济全球化结伴而行。
 
刘瑞认为,尽管目前的形势表明,美国阻止中国经济增长的意图已经分外明显。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从来不是由美国决定的。这是因为,其一,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不是政府而是市场力量,其中关键的力量是跨国企业和全世界的消费者。美国政府设置的种种阻碍经济全球化的栅栏都可以被市场力量所消融和化解。
 
其二,世界经济联系已经极其广泛而深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格局。除非是世界经济格局大洗牌重组,否则一些技术性、战术性手段是难以割断彼此之间的联系的。
 
其三,经济全球化给几乎所有国家和人们都带来了利益好处,中国固然是受益方,其他各方包括美方在内也是受益方。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是西方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会超越意识形态,过去是与社会主义的苏联合作交往的基础,今天依然也是与社会主义中国合作交往的基础。
 
王文也表示,中国从2013年就开始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向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2013年提出,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运营,短短7年时间,认同并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及地区已经远远超出预想。“一带一路”平台搭建起来之后,取得许多成就,如中欧班列、中国在沿线国家开展的工业园和大型项目建设等,为参与各方均带来了利益。只要按照“一带一路”开行之初定下的“五通”(政策通、设施通、贸易通、资金通、民心通)为平台建设核心去做,国内国际双循环会越做越好,道路会越走越宽。
 
双循环条件下中国品牌的定位与机遇
 
本报记者 徐蔚冰
 
2016年,品牌营销专家李光斗曾发布淘宝思维两部曲《中国经济的癌细胞:淘宝思维和海淘思维》《淘宝思维助长国人屌丝心态》,炮轰淘宝为消费者提供低价的商品。彼时,在他看来,“消费者买低价是为了满足虚荣心”“低价等于低质、假货”“为了做到低价,商家会偷工减料”。同样,在这一时期,郎咸平也曾喊出“淘宝不死,中国不富”的口号。
 
时至今日,如果把文章的主角换成了拼多多,还是一样的配方和味道。甚至于,因为拼多多触达消费者的能力更强,打掉了更多中间渠道而实现了更低价,因此,也遭受了更多质疑。
 
好在,回望时间之河,当我们理解了当初制造胶片相机的柯达雪藏了他们自己最先设计出的数码相机,并认为“没有人会喜欢在电视上看照片”时,也就理解了这类观点的市场基础。新渠道新模式的变革动了既得利益者的“蛋糕”,人往往喜欢盯着眼前的“蛋糕”,而不是诗和远方。
 
在这一点上,张瑞敏很明白。他早就说了,只有时代的企业。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市场的主角,是同样期待美好生活的普通大众,平民百姓。
 
蛋糕、诗和远方
 
让我们先来看几个品牌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小米。
 
小米已经走过了十年。小米早期投资人刘芹曾谈过投资小米的逻辑,“寻找中国消费方式变迁和互联网技术创新带来的变革的结合点”。人人都需要智能手机,传统巨头却用高价将普通人挡在门外,服务精英阶层。小米正是看到了这一机会,做“适合中国人的安卓手机”,整合深圳硬件制造产业链,主打性价比手机,让更多平民阶级成为小米用户。
 
硬件上低价不低质,只追求微利,这在以硬件收入为生的传统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看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也正因为低价,小米进化出了低价硬件为入口的小米生态体系,以互联网衍生服务盈利的高维商业模式。如今,小米仍然是时代主流玩家,和华为一起成为国产巨头,而嘲笑过它的曾经的主流巨头们已经被历史洪流冲刷得不留片甲。
 
第二个故事,是张裕红酒。
 
张裕红酒,一直是国产高端红酒代名词。但就在不久前,张裕红酒电商负责人公布了一个数据,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一季度,张裕红酒在拼多多上的销售额超过去年全年,也让其整体的线上市场份额一举增长到了42%。
 
而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战绩,是因为张裕红酒与拼多多联合推出了更适合中国人的“佐餐红酒”。并且,张裕红酒在精简经销商体系、压缩供应链之后,成功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有着拼多多平台低流量成本基础,转化成为让利消费者的爆款红酒。最终让精英阶级独享的优质红酒走入平民百姓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品牌增长的故事。
 
第三个故事,是Shein。
 
Shein是一家跨境B2C快时尚电商平台,创立于2014年。公司业务以快时尚服装为主体,包括家居、美妆等。而到2020年7月,它已经位列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的第13位,这个榜单的前三位是华为、联想和阿里。
 
这真是一个个既有酒肉穿肠过,又有诗和远方的故事。而这也是一个个在内循环双时代,国产品牌掘起的故事。
 
循环时代中国品牌应该如何思考
 
8月7日,华为余承东在公开场合表示,海思麒麟高端芯片将成为绝版。原因很简单,受到美国禁令影响,9月15日后,台积电将不再为华为代工。
 
背景和个中曲折不必多说。相信在刚刚过去的几天,不仅仅是华为的高管们睡不好觉。那么,在内循环比循环时代,国产品牌究竟应该如何思考?数十年“世界工厂”的称号,让中国积累了世界最一流的制造业产能,完全具备生产物美价廉商品的能力。但很长一段时间,受限于信息阻塞,过于依赖全球化分工等原因,这些产能并未及早落地服务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普通人。
 
再仔细看上文所提到的这两年涌现出的中国新品牌,无一例外都是充分将本土优势发挥到极致。他们借助了本土沉淀下来的优势产能,借助京东、拼多多等新电商服务此前被主流品牌忽略的新人群,并且,借助“去品牌化”来完成最终的“品牌化”。
 
“良品铺子”“三只松鼠”“家卫士”“三禾”厨具、“植护”纸巾等几个最近受到行业关注的品牌,走的都是这样一条完全内循环的道路。比如,家卫士原本是飞利浦等海外品牌扫地机器人的代工厂,其充分利用自身的生产线资源降低扫地机器人的价格,进行本土化设计改造,把价格降低到三四百元以内,再通过拼多多这样的电商平台来服务普通消费者,迅速在销量上追上了国际大品牌。这是一个借助优势产能在产品上追求极致性价比、寻找新渠道拓展新人群、将品牌溢价打碎成产品溢价的内生循环故事。这也是这些品牌是做自己、走自己的路取得成功的共同特征。
 
而另一个国内出口跨境电商品牌Shein近年迅速崛起的优势,则是重新盘活和优化了中国服装产能,通过跨境贸易让全世界普通人进一步极致享受中国制造的红利,从而更多面向中国市场的企业。这是一个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做好了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问题。
 
从小米到张裕,从家卫士到Shein,他们的成功在于,将中国产能与中国大市场对接,把制造业的红利带给每一个普通人。
 
现在是否可以说,高价从来都不该是品牌是否高端的代名词。失去了市场,高价也毫无意义。从柯达的傻瓜相机,到小米手机,再到飞入寻常百姓家餐桌的红酒,商业流动的方向,便是消费者内心的方向,是内循环的方向,也是双循环的最终方向。
 
时代的潮水将14亿中国人带到了可更便捷触及的海岸线上,不往前走便会被再一波潮水冲走。然而这正是在双循环时代,中国新品牌的机遇。
 
用完整产业链 和高质量价值链 做好国内大循环
 
本报记者 徐蔚冰
 
就国内大循环而言,受访专家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好国内重启经济增长的具体措施。目前,相关政府机构已经推出了一系列国内重启经济增长的具体举措,如上万亿元的“新基建”规划,上千亿元的企业减税措施,上百亿元的地方政府消费券发放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表示,从战略层面考虑,恢复经济增长不能仅靠短期刺激,还需要着眼于中长期部署。保持国内经济自身良性循环是比恢复经济增长更加重要的任务。目前需要讨论和认识如下战略性思路和方向。
 
第一,要建立更加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在上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以自身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参与了最初始的全球分工体系。中美贸易摩擦之初,中国完整的产业体系虽然显示出信心与优势,但是尖端产业技术和高端供应链被卡在美方手里的残酷现实,也充分展示了中国经济的软肋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此事的急迫性更加突出。而近期的台积电断供华为芯片制造,更是把这一困局的残酷性放在眼前。所以要做好国内大循环,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高中低端产业和上中下游供应链都是必须拥有的。
 
刘守英强调,建立完整的产业链重点在两头:一头是高端产业中的尖端产业,一头是正在逐渐消失的低端产业。或许有人会认为重新恢复和发展低端产业或许不符合这两年提出的产业升级,但是目前要从大局出发来思考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没有发生之前,中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现代人类与国际社会第一次经历了大规模和较长时间的隔离、分裂和碎片化,目前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紧迫性便愈加凸显出来。不过需要强调的是,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并不属于产业链和供应链上的短板,没有必要又大规模卷土重来。
 
第二,要建立更加协调的区域经济体系。中国国土幅员辽阔,但是区域经济分布不均衡。到改革开放中期特别是在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第二步之后,国家通过推行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开发、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地区协调平衡战略来缩小区域经济之间的差距。但是区域经济不协调的状况是地理区位、资源不合理分布和开发不合理而长期造成的问题,需要长期坚持逐步缩小和改变。
 
第三,要努力建设高质量的价值链。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未必就一定能够形成高质量的价值链。这与分工体系以及产出效率有关。在全球经济分工体系中,中国的经济竞争力长期占据价值链中低端,付出的努力与获得的回报不成比例,高度附加值被别的国家拿走。建设更高的价值链可以加速增加居民收入,关键是培育经济竞争力。但需要在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基础上做起,但是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第四,要构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良性循环体系。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显示出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疫情打击最重的是实体经济,克服疫情最关键的是实体经济,恢复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还是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才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借此疫情之后重启经济增长之机,应当下决心将脱实向虚的趋势扭转过来。重构虚实经济体的利益分配格局是构建良性循环的关键。
 
第五,要构建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循环体系。此次疫情初期暴露出疫情预警系统失灵、防疫物资准备不足、人员责任不到位、应对机制包括法规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有些问题在2003年“非典”疫情初期同样出现过,这说明需要进行必要的社会改革,完善经济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和循环体系。毕竟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是相辅相成的,推进社会进步就是在实现经济增长。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