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银:发挥制度优势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人民日报 / 2020-08-11 15:24: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充分发挥这一显著优势,需要全盘谋划,找准实践路径,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推动全球治理规则完善。习近平主席指出:“现行国际秩序并不完美,但只要它以规则为基础,以公平为导向,以共赢为目标,就不能随意被舍弃,更容不得推倒重来。”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成为维护多边主义的中坚力量。随着时代发展,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不适应的地方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对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坚持以平等、开放、透明、包容精神引领全球治理规则的发展与完善,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使其切实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主张规则应该由国际社会共同制定,努力促成全球治理政策和机制的开放,鼓励世界各国平等参与、积极融入全球治理事务,不搞排他性安排,不搞小圈子;推动建立健全国际经济金融领域、新兴领域等方面的新机制新规则,促进国际合作机制更加完善。中国的努力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得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以及许多国际组织的赞赏。当前,国际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个别国家无视甚至破坏既有的国际政治、经贸规则,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多重挑战。中国始终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参与全球治理公共事务。习近平主席指出:“不管全球治理体系如何变革,我们都要积极参与,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稳定提供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勇担大国责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安全、生态等各领域的公共事务,成为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有力贡献者。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中国始终坚定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经贸议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积极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出受欢迎、惠各方的国际公共平台和产品,先后发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丝路基金、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推动世界经济向更加稳定、均衡、繁荣的方向发展。在全球安全治理方面,中国始终坚定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世界和平成果,全面参与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和区域合作框架内的执法安全合作,努力推动国际核安全体系建设,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的中流砥柱。在全球生态治理方面,中国以建设性姿态参与国际气候问题谈判,带头落实温室气体减排承诺、坚定支持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积极搭建中国促进绿色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引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非传统安全威胁。中国在做好本国防疫工作的同时,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主张世界各国携手抗疫、共克时艰,并通过物资援助、信息共享、经验交流、技术合作、政策协同等一系列举措,广泛展开国际卫生合作,为世界抗疫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公共事务,为全球治理良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提高全球治理参与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着力增强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近些年来,我国通过组织召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等重大国际活动,有效增强了全球治理规则制定权、议题设置权、话语阐释权。进一步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需要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在增强规则制定能力上下功夫,推动建设和完善网络、极地等新兴领域以及非传统安全方面的新机制新规则;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深度参与、引领全球治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议程设置和统筹协调能力;掌握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方法,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全球治理理念和方案的认同,提升在国际上的舆论宣传能力。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亟须加大资源投入,突破人才瓶颈,加强人才储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支撑。
(作者为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院长)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