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逆周期金融监管政策对中国有哪些借鉴?
中国银行研究院 / 2020-07-12 22:33:59
面对疫情冲击,各国银行业逆周期调控力度之大可谓史无前例,这从侧面反映出疫情对银行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从当前情况看,逆周期调控政策实施有助于缓解银行体系资本、流动性以及拨备监管压力,对支持实体经济复苏、促进财税货币政策效果发挥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逆周期政策无法从根本上
面对疫情冲击,在积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基础上,中国监管机构也推出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政策,如对受疫情冲击还款困难的客户进行展期,针对小微企业推出再贴现和再贷款政策,阶段性下调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下调金融机构存放中央银行超额准备金利率等。未来,可借鉴全球银行业相关经验,进一步丰富政策工具箱,加大银行体系逆周期调控力度,促进银行业功能发挥,更好地配合财税货币政策,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复苏。
一是优化资本监管政策。可考虑适当放松 2.5%的留存资本缓冲要求,鼓励银行利用留存资本缓冲吸收损失或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强化对银行分红派息行为的监管,对分红派息银行的资产质量、盈利等指标应做严格要求,促进银行内源资本积累。推迟部分影响较大的资本监管政策的实施,如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等。充分发挥自由裁量权,通过优化 TLAC 政策的实施条款,降低中资 G-SIBs 的资本合规压力。简化银行资本工具发行流程,缩短审批时间,降低境外发行资本工具的税收成本,扩大优先股、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工具的投资者范围。加大直接融资和影子银行融资功能的发挥,分担银行业信贷投放压力,缓解银行机构的资本补充压力。
二是调整流动性监管要求。可适度放松部分城商行的流动性覆盖率、流动性充足率、净稳定资金比率监管要求。通过差异化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利率和超额准备金利率调节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水平。适度加大针对中小银行的再贷款、借贷便利规模。考虑加大在担保、超额准备金利率以及利率水平方面的优惠力度,引导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改善中小银行资产负债表,通过压降信用溢价的方式,降低中小银行的融资成本。适度提升法定存款准备金计入 HQLA 的比例,适度扩大 HQLA 范围,降低银行持有 HQLA 的风险权重。
三是优化拨备监管政策。构建可量化的逆周期拨备调控框架,在银行盈利下滑、资产质量压力上升的背景下,适度降低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允许实施IFRS9 的金融机构采取更灵活的资产减值计提政策,缓释 IFRS9 前瞻性拨备计提政策。对尚未实施 IFRS9 的非上市金融机构,考虑通过设置过渡期的方式缓解 IFRS9 实施对盈利、资本产生的侵蚀效应。考虑给予受疫情影响形成的逾期资产差异化的资产减值计提政策,减少拨备占用。考虑增加贷款减值准备税前抵扣的比例,加大拨备计提的税前抵扣力度。
四是提高问题贷款的处置效率。扩大批量及单户转让不良贷款的受让人的范围,允许社会投资者参与。统一不良贷款认定标准,制定不良贷款核销实施细则。简化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核销程序,适度扩大商业银行债务减免自主权, 对符合条件的小额不良贷款可免于司法程序,减轻金融机构贷款核销成本。根据区域风险及风险爆发特点实行差异化或专项核销政策,根据不同地区不良贷款率的变动情况,明确差异化政策适用区域及时限,促进高风险地区不良贷款的及时核销。推动不良贷款证券化业务的发展,不断提升对不良贷款包估值、评级和定价的专业化能力,对发行不良贷款 ABS 予以政策优惠。继续推动市场化债转股,通过政策引导企业提升“降杠杆”积极性,按照市场化风险共担原则合理确定转股价格,确保转股股东依法行使股东权利。支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加大不良贷款收购处置力度,合理确定差异化的处置目标,提升处置效率。
本文摘选于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银行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2020年三季度):疫情大流行对全球银行业的影响与应对】报告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