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 全球银行业国际化业务呈现新格局新特点
中国银行研究院 / 2020-07-12 22:31:17
一是整体跨境业务规模出现下降。2020 年以来全球银行国际化业务增长明显放缓,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统计,全球主要银行的跨境金融债权由近年来高点 14.5 万亿美元下降至 2019 年第四季度末的 14 万亿美元,环比下降 5000亿美元,估计 2020 年第一季度跨境金融债权将下降至 13.5 万亿美元左右,且二季度将持续下降(图 7)。2020 年以来亚太地区、欧洲地区、北美地区等全球银行业主要市场相继成为全球疫情中心,导致主要跨国大型银行在各主要市场的盈利能力下降。以汇丰、花旗、渣打等跨国大型银行为例,2020 年一季度集团税前利润分别下降 48%、46%和 12%。
二是跨国大型银行境外业务盈利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趋势。各跨国大型银行在欧洲、北美等发达市场的海外业务收入规模明显下降,甚至出现大规模亏损。2020 年一季度,汇丰集团在欧洲、北美地区分别亏损 6.85 亿美元和 0.1 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分别盈利 5400 万美元和 3.86 亿美元;花旗在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税前利润为 10.35 亿美元,同比下降 8%;英国巴克莱银行的巴克莱国际分部业务目前以欧美地区业务为主,实现税前利润 10.89 亿美元,同比下降26%,其中零售业务亏损 5 亿美元。同时,主要跨国银行在亚太等新兴市场的海外业务相对稳健,部分银行实现较快增长。2020 年一季度,汇丰在亚太地区税前利润为 36.4 亿美元,是对集团盈利贡献最大的地区;花旗在亚太地区税前利润合计 13.6 亿美元,同比下降 2.6%,但规模和降幅都明显优于其他地区;渣打在亚太地区税前利润合计 10.2 亿美元,同比降幅和规模明显优于其他市场。
三是中国和日本跨国大型银行国际化业务增长较快。2019 年,中资大型银行五大行境外机构营业收入和税前利润规模分别合计 3405 亿元和 1254 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 22%和 4%;在截止 2020 年 3 月的财年里,日本三菱日联银行、瑞穗金融集团境外营业收入分别达到 296 亿美元和 150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24.4%和 41.5%。从全球比较看,中国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日本的瑞穗集团、三菱日联集团等大型银行境外业务增速均在 10%以上,欧美大型银行境外业务收入增速明显趋缓,其中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出现收缩。
本文摘选于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银行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2020年三季度):疫情大流行对全球银行业的影响与应对】报告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