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不紧抱郑州大腿,却要“深度融入大西安建设”,三门峡到底是咋想的? 详情

不紧抱郑州大腿,却要“深度融入大西安建设”,三门峡到底是咋想的?

华商网 / 2020-06-18 10:11:44
不是紧紧抱着郑州的大腿,却要“深度融入大西安建设”。
 
这的确不是河南三门峡在说梦话,而是大声喊出来的梦想。
 
当这句话原原本本出现在《三门峡日报》第一时间披露的三门峡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让很多人想不明白的是,三门峡到底是咋想的?
 
不过,在5月28日,三门峡市政府网站正式公布的报告全文中,“深度融入”变成了“积极对接”。我们不知道这变化的中间有何种考量,但三门峡惦念着大西安,还真不是一时兴起的突发奇想。
 
三门峡是大关中的门户,陕西之所以叫陕西,是因为处在陕州(三门峡)以西。因为地缘相连、文化相融,这让豫西小城三门峡,从内心里从来就不排斥从陕西寻找腾飞的机会。
 
01
 
在今天,中小城市的发展思路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两条路,首选抱大腿,要是没有可抱的大腿就联合周边组团取暖。
 
三门峡,则是从组团开始,再到抱大腿、抱两条大腿。
 
事实上,三门峡、运城、临汾以及渭南,晋陕豫这4个经济总量不相上下的左邻右舍所构成的黄河金三角区域早都有抱团发展的打算,经过连续的呼吁和努力,终于在2014年借势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拿到了国务院批准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
 
从此,这4座中小城市名正言顺地地跨省组建起“黄河金三角示范区”。
 
只是,“黄河金三角示范区”群建起没几年,又接连是两个更大的国家级群横空出世。
 
先是,2016年,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正式建群,已在进行区域融合发展的黄河金三角示范区4成员并没有被“整体兼并”,划入的只有运城、三门峡。
 
按说,向东走,跟紧着郑州,这是三门峡的康庄大道。
 
但问题是,与郑州中间隔着洛阳,和西安中间也就隔着渭南。
 
当两条大腿一同摆在那里,这种机会不是谁都能有的,这种诱惑也是难以抵挡的。
 
关键是,西边的大西安,更是个国家战略叠加之地,三门峡正好又处于大西安一小时经济圈之内,这让三门峡难以下定决心一心一意绑定郑州一起飞。三门峡也很清楚,对于特别强调发挥群主辐射带动作用的国家级城市群而言,目前还处于“先群主后群员”的发展阶段,当下紧要的工作,肯定还是先做大做强群主。
 
说得直白点,郑州在短期内无力也无法辐射、带动三门峡地区的发展。
 
机会,是留给寻找机会的人,而不是给坐等机会的人。
 
三门峡的选择,是两条腿都要抱,一条都不能少。
 
02
 
2018年1月,关中平原城市群获批。
 
这回运城、临汾、渭南被划入关中平原城市群,很想入群的三门峡被排除在外。
 
即使已经是中原城市群的成员,哪怕被关中平原城市群拒之门外,但仍然阻挡不了一颗要拥抱大西安的真心。
 
在关中平原城市群获批的两个月后,2018年3月,三门峡市相关官员来访西安,就进一步推进“三门峡-西安战略合作”与三门峡商会举行工作对接座谈会。当年7月,三门峡趁热打铁与西安签署《西安市人民政府三门峡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定在教育、医疗、科技、人才、商贸等10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游离于郑州和西安两端,这是三门峡的策略。
 
在百理君看来,尽可能利用周边一切可能的发展良机,不错失任何一次抱大腿的机会,这是中小城市的成长哲学。
 
耐人寻味的是,三峡日报的文章引起了外界很大的关注,在此后三门峡市政府官网正式发布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这部分内容表述有了较大的改动。
 
先看三门峡日报文章中的原话:
 
着力在深化区域合作上实现新突破,积极对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洛阳副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深度融入大西安建设,持续加强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提升合作层次; 深入落实三门峡—西安《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科技、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城际高铁公交化步伐,借力东风,加速发展。
 
三门峡市政府官网随后发布的文章里,郑州和洛阳变成了“深度融入”,西安则是“积极对接”,并大幅删除了明确与西安合作有关的内容。
 
着力在深化区域合作上实现新突破,深度融入积极对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洛阳副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积极对接深度融入大西安建设,持续加强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提升合作层次; 深入落实三门峡—西安《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科技、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城际高铁公交化步伐,借力东风,加速发展。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提升合作层次。
 
虽然外界并不清楚变化的缘由,但无论如何,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金三角示范区,三门峡并没有放弃身边的任何一个机会,只是侧重点有所调整。
 
 
03
 
其实,理解了天水,也就能理解今天的三门峡。
 
和西安关系亲密的天水,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地位不可谓不高,但在2019年,甘肃省发布的《关于支持天水陇南对接融入成渝经济区的意见》提出:以南向开放为重点,主动对接融入成渝经济区。
 
关中平原城市群最西端的天水投入成渝经济区?虽非退群,但脚踩两只船,这则消息爆出时,曾在陕西和甘肃两地网民中间引起强烈关注。
 
站在天水角度看,2008年天水的GDP只有226.57亿元,可在2009年关天经济区批复时,天水非常乐观地计划2020年GDP要达到1051亿元。10年间翻近5倍的底气来自哪里?说白了,还不就是对于关天经济区有着极高的期待值?
 
转眼到了2018年,天水GDP不过区区652.10亿元,增速远远低于预期,当初美好的预想落空。
 
也就是说,次核心城市的虚名和光环,并没有带来预期的高增长,天水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并没有从老大哥西安的带动中有太多获益。
 
于是,天水决定向成渝城市群靠拢。
 
“积极对接”也好,“深度融入”大西安建设也罢,三门峡所看重的,无非是西安的未来。
 
但反过来,要清醒认识到,如果西引力足够强大的话,就不会有天水要对接成渝经济区这一出。
 
所以,前有天水,今有三门峡,两者的选择之间,恰恰是在提醒西安:
 
1.关中平原城市群内部协调还需理顺,要让群员们建立起认同感、归属感、有奔头。据可靠消息,西安今年计划举办关中平原城市群市长联席会议,可谓正当其时。
 
2.做大做强大西安,必须要有紧迫感、危机感。
 
关心大西安建设的人都知道,官方用词中新近出现了一个“西咸都市圈”的提法。
 
这个说法出自6月5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推进西咸一体化发展,支持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西咸都市圈。
 
新闻发布会上并没有明确“西咸都市圈”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但与此前频频提到的“西安都市圈”或“大西安都市圈”,有着很明显的不同。
 
西安都市圈,大西安都市圈,西咸都市圈。
 
这是同一个圈,还是三个圈?哪一个圈才是那个圈呢?
 
词语变化之间,未来西安的模样,确实耐人寻味。
 
三门峡和天水的选择,恰恰体现出中小城市的理性和理智。
 
精打细算之间,其实都是基于自身利益的权衡与谋划。
 
而这一切的关键,取决于西安!
 
只要西安的未来足够强大,足够有辐射带动能力,那么,三门峡会铁了心深入对接,天水也会回心转意。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