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新常态”下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快速复苏【会议简报】 详情

“新常态”下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快速复苏【会议简报】

立言研究院 / 2020-06-01 16:30:42

圆桌讨论:“新常态”下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环节,参会嘉宾包括西南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互联网和新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陆琪、浦东改革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北京金信网银监督科技研究院院长李崇纲、零壹财经合伙人和智库总监赵慧利等各领域的专家,对“新常态”下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带来深入的分享和讨论。圆桌讨论环节由金融科技50人论坛执行秘书长闵文文主持。
 
西南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首先分享了自己对于“新常态”的理解。在“新常态”下,传统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大数法则、长尾风险等逻辑是无效的,金融机构既要支持实体经济,自身也面临非常大的风险。其次,陈文针对“新常态”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表了四点看法。一是所有的企业都受到了疫情冲击,但并不是都需要金融的支持。此次疫情作为一次比较大的“体检”,是我国经济“变危为机”的契机,各个行业都面临彻底的洗牌。金融应该支持真正有助于经济转型的企业,支持真正符合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并从宏观面上稳定预期。二是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过程中要防止扭曲。如消费券发放及设计需要进一步优化、对特定行业的支持产生的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也需要做出一些调整和补偿。三是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过程中金融科技大有可为。金融科技大大加速了银行线上化的趋势,但是未来的突破点在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提高金融基础设施应对危机的能力。四是数字鸿沟问题。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线上企业和线下企业在数据获取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进而导致了融资不均衡问题。因此一方面要积极推动企业线上化,采取政府财政补贴支持等政策;二是要保持一些线下金融服务,促使每个企业个体能够公平地获得金融服务。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互联网和新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陆琪首先提出了自己对“新常态”的理解。“新常态”是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只有高质量的企业才能在新常态经济中存活下来,只有高质量的经济体才能有效应对时代的挑战。其次,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金融科技运用、施展的重要领域。金融科技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企业风险与融资成本匹配方面,当前小微企业融资呈现出融资成本差异性低、融资机制不够灵活的特点,商业银行大多采取统一定价的方式,能够保证自身承受较低的风险成本,但是却使低风险的优质小微企业承担了高风险和高成本;二是在融资周期与经营周期匹配方面,大多数小微企业经营周期较长,资金流动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因此一次性的申请和审批的循环贷款能够节省小微企业申请贷款的时间及成本。最后,陆琪从体制机制改革出发,认为增加小微金融的供给实际上更能有效降低成本,尊重市场选择、鼓励金融市场淘汰劣币是小微金融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条件。要进一步发挥金融领域经济体制改革的引领作用,推动司法制度改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中的作用。
 
浦东改革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主要从金融科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我国需要建立一个适合金融科技发展的宽松环境,鼓励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合作。近年来,我国金融科技领域融资持续减少,今年一季度已经落后于印度,大幅落后于欧美。从2014年至2019年的金融科技融资总额看,中国为498亿美元,欧洲为1479亿美元,美国为2368亿美元。而且从金融科技公司估值总额来看,我国金融科技公司估值总额为美国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有必要为金融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和发展环境。监管沙盒也有较大的创新空间可以探索。二是当前我国金融科技的主体是持牌金融机构,而银行业作为最主要的持牌金融机构,大多以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形式推动金融科技发展,这种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如金融科技子公司在服务母公司和服务市场之间应当如何平衡、如何服务一线的业务需求、如何建立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如何吸引高端金融科技人才等,金融科技子公司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三是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数据。刘斌认为当前我国关于数据共享和数据开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并通过介绍国外相关领域的实践为我国进一步完善数据共享与开放提供经验借鉴。如美国各大商业银行成立了金融数据交易所(FDX),推动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换;印度由央行监管的账户聚合机构可以聚合客户的各项信息,在征得客户同意的基础上可以对外共享。四是当前各项政策无法落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机构缺少关于小微企业的数据。英国在从开放银行向开放金融迈进的背景下,提出了建设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都数据开放平台。上海已经建立了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将政府数据对外开放给银行,这种模式是否可以形成机制需要进行更大范围的探索。五是探索数字银行牌照。当前很多银行的互联网渠道不畅,可能受到内部资源和制度的制约。鼓励商业银行将网上银行等业务独立出来,设置专门的数字银行实体,探索更好的外部合作方式。最后,刘斌特别强调,我国需要仔细思考“金融科技是一个工具,还是一个目标的问题,不要将金融科技工具化、手段化”。
 
北京金信网银监督科技研究院院长李崇纲从监管科技的角度提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银政企解决方案。通过连接政银企三方,构建一二三体系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其中“一”即一套平台,是由地方政府出资构建的地方金融服务平台;“二”是服务两端用户,一端是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做评估、信用评级,另一端是金融机构,将金融机构在平台上展现出来;“三”是指三个数据库,包括政府数据库、互联网数据库和企业运行数据库。这一体系能够在确保信息安全的情况下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域的互联互通,优化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的信息对接机制,实现资金供需双方线上高效对接。
 
零壹财经合伙人、智库总监赵慧利结合自己的相关调研,提出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建议。根据调研,受疫情影响,86%以上的企业现金流面临较大的困境。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推出以保就业为目标和标准的特殊贷款,改变以往以信用、抵押、担保的融资标准,变成以就业人数和员工薪酬为主要标准进行放贷。同时,赵慧利提出了几点原因:新基建解决不了经济的燃眉之急、高校毕业生面临失业的压力;中小微企业的压力主要是短期资金休克、分期放贷能够确保企业不用于其他用途;通过保市场主体可以保障居民的正常消费和产业链条不中断等。此外,保就业特殊贷款需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可以通过设立政策型担保公司分散风险,减轻银行的压力。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