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经济大变局!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中国有这些机会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于5月21日正式拉开大幕。
疫情冲击之下,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面临何种挑战等诸多问题,备受热议。
众多国家生产“停摆”,中国对外贸易排除万难,艰难前行。中国产品特别是抗疫物资正源源不断运往世界各地,为多国提供抗疫医疗物资,为众多国家民众提供生活保障物资。从3月1日到5月5日,单是中国向美国提供的口罩就已经超过66亿只。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周汉民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迅速复工复产,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注入稳定性。中国已然是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周汉民认为,对于未来的全球贸易,我们现在就应该筹谋在大变局下的因应之道。全球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疫情平稳之后,实际上也面临着新基建问题。中国要抓住全球经济转型和复苏的机会,提供他国所需物资和人才等。
特别是在中国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的情况下,预判今年下半年中国对世界贸易的贡献将会加大。
中国要高度重视研究产业链发展新趋势,根据疫情带来的生产、流通、消费模式变化,打造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上下游。
自1986年担任上海世贸组织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以来,周汉民历经中国从“复关”到“入世”期间15年谈判的建言献策整个阶段。
在出任浦东新区首届人民政府副区长后不久,他作为中国驻国际展览局代表、上海世博局副局长、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还全程参与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申办、筹备和举办的全过程。
社会距离不能演化为对全球化的颠覆
正是由于一路见证了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发展美丽图景,也让周汉民格外关注疫情下逆全球化思潮的暗流泛起。
NBD:您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
周汉民: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所谓巨大,是因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哪一种经济制度的国家和地区都难以幸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进行了史上最大幅度的下调,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而今年1月份这项预测值还是3.3%,即下调了6.3个百分点。
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美国,3月美股连续曾出现4次熔断,经济一路下滑,失业人口已超过3000万。
世界经济总量占第二位的中国,受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这也是多年来难以见到的季度性萎缩。
由此可见,世界经济受到的巨大影响难以估量。
所谓深远,是由于疫情的发展趋势难以预判。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已经告诫,新冠病毒可能长期与人类共存。
至于疫情如何在全球范围稳住,当下还难以断言,疫情存在一波接着一波展开的可能,可能会周期性出现。
从疫情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而论,最要紧的是时间轴,时间轴拉得越长,影响就越深远。
NBD:疫情之下,目前出现了一些类似“全球化终结”的观点,您如何看待疫情对全球化的影响?
周汉民:全球化能有效整合世界各地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
当疫情趋于严重之时,全球各地往往会出现一种全局性恐慌——人们争先恐后采取措施,而这些措施中很多都涉及自保,由此也产生隔阂、隔膜和隔离。
人们现在常用的一个词叫“社会距离”,我认为社会距离不能演化为对全球化基本潮流和趋势的颠覆。
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当下,碰到“逆流”,是可以想见的。
但是,全球通过商品和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达成的经济繁荣,通过贸易投资自由化来促进区域之间经济交流的顺畅便利和发展,仍然是潮流和趋势。
这次疫情期间,各国所形成的国际合作态势就是对全球化的坚守。
全球化所带来的成果是巨大的,世界经济在“二战”后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此。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追随全球化、融入全球化的历史。
尽管当下一些事件表现出孤立主义与“逆全球化”倾向,但世界仍持续变得更加相互依赖。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全人类的集体智慧和协作,这也凸显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应高度警惕“去中国化”杂音
NBD:中国该如何应对疫情对全球化的挑战?
周汉民:我刚才说过,世界经济发展仍然是以全球化为主流,全球化进程是受效率和技术驱动的,是客观力量作用的结果。
中国应当顺势而为,勇于担当,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新型国际治理体系,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让世界看到中国推动解决问题的勇气、诚意与决心,为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注入正能量。在这次世界卫生大会上,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兼济天下的胸怀。
当然,必须承认,全球化的理念、做法、举措和原则也不能一成不变。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也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因此,一方面要有坚守全球化、维护全球化的坚定信念,因为中国以及整个世界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但另一方面也要有应对“逆全球化”乃至“终结全球化”之说的思想准备。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当下我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要小心有些国家不是在讨论终结全球化,而是在讨论“去中国化”,这是必须高度关注与警惕的,要团结全世界力量予以坚决反对。
NBD:对于当前国际环境对中国带来的挑战,您有怎样的建议?
周汉民: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改革开放42年的发展历程,都说明了我们在挑战中成长,在挑战中进步。
中国复关与入世谈判的15年间,尽管也遭遇亚洲金融危机等外部环境的困难,但依旧通过坚守完成了入世的壮举。
因此,在应对当前疫情下国际环境对中国的挑战时,在经济上要用最大的努力、更大的开放来倒逼更深入的改革。
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青山”就是改革开放,要主动出击。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疫情期间发挥了更为积极的作用,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合作的理念,更是一个追求人类共同发展的畅想。
因此,在疫情下,应当促使大家更好地团结起来,而不是各自采取极端自保、关住家门的方式。
此外,面对挑战,还需认真应对有些国家所提出的“去中国化”谬论、对中国进行妖魔化的做法,必须对此各个击破,且要予以有理、有力的回击。
应对挑战别无他途,发展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是当下最要紧的。
疫情对产业链发展提出新要求
NBD: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处于极为关键的位置。全球疫情之下,中国应如何加强与世界的经济合作?
周汉民:我刚才说过,世界经济发展仍然是以全球化为主流,全球化进程是受效率和技术驱动的,是客观力量作用的结果。
中国应当顺势而为,勇于担当,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新型国际治理体系,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 展模式,让世界看到中国推动解决问题的勇气、诚意与决心,为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注入正能量。在这次世界卫生大会上,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充分体现了中国 人民兼济天下的胸怀。
当然,必须承认,全球化的理念、做法、举措和原则也不能一成不变。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也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因此,一方面要有坚守全球化、维护全球化的坚定信念,因为中国以及整个世界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但另一方面也要有应对“逆全球化”乃至“终结全球化”之说的思想准备。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当下我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要小心有些国家不是在讨论终结全球化,而是在讨论“去中国化”,这是必须高度关注与警惕的,要团结全世界力量予以坚决反对。
NBD:对于当前国际环境对中国带来的挑战,您有怎样的建议?
周汉民:中国没有一天不在世界的汪洋大海中学习游泳、学会游泳、游好泳。
2010年是一个重要的年头,中国登上了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位置。今天,全世界不可想象有一个国家说没有中国商品和服务,也不能想象世界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如果断裂会造成怎样的恶果。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1月24日至2月24日,中国进口口罩数量为16.3亿只。而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从3月1日到5月5日,单是中国向美国提供的口罩就已经超过66亿只。
中国已然是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的出口也早已不是小打小闹,而是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稳定位置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处于国际产业链中低端且黏性不足、国际定价权等市场竞争力不足、疫情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收缩等。
为此我建议,要高度重视研究产业链发展新趋势,根据疫情带来的生产、流通、消费模式变化,打造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上下游;充分用好自贸区和进博会等对外开放平台,推动这些平台的相互联动。
同时,利用电商和数字经济优势促进国际往来,如开展类似“线上广交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及精准的点对点小型活动,借助互联网实现产业链的延伸。
鉴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本地化、区域化,链条缩短的趋势会进一步加快,要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在加强与世界经济合作方面,我认为有“三个不能”:
一是不能断。中国迅速复工复产,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注入稳定性。
二是不能乱,面对当前针对中国这样、那样的议论,有观点认为中国应该关起门来做好自己的事,我认为这种观点绝不可行。我们一定要坚守改革开放这一非常重要的方向。
三是不能退。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在世界有所挤出效应的当下,外贸出口有许多困难。但世界市场是中国人一寸一寸争取而得来的,因此对于争取得来的供应链和产业链中重要的地位,中国是不能退的。
总体而言,不断不乱不退,要有面对国际供应链和产业链发生变化的思想定力。
同时,要因势利导,探索新路。比如今年一季度东盟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我们要抓住机会,更好发展与东盟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数据来源:Wind
NBD:疫情平稳后我们该如何重振国际贸易?全球贸易的未来图景将会是怎样?
周汉民:我们是在一个战场打两大战役。第一个战役是众志成城抗疫情,第二个战役是千方百计促发展,这都需要有国际贸易的支持。
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绝对的重要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中,世界贸易增长率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两倍以上。
然而,在过去的十年,全球贸易增速低于经济增速,这说明国际贸易需要复苏,需要回暖,不仅仅是因应此次疫情发展之需要。
在这样的前提下,当疫情平稳之际,中国应更加主动出击。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其实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为对国际贸易的贡献。
受疫情影响,中国一季度经济明显下挫,但在政策的支持下,在所有市场主体的努力下,目前正一步步企稳。中国的医疗物资正源源不断运往全世界,就体现了中国国际贸易的力量。
中国还需要依仗世界,世界同样需要依仗中国。对于未来的全球贸易,我们现在就应该筹谋在大变局下的因应之道。例如,全球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疫情平稳之后,实际上也面临着新基建问题。
新基建不仅中国需要,他国也需要,中国要抓住全球经济转型和复苏的机会,提供他国所需物资和人才等,中国也应提高这样的实力。
因此,我相信,中国对世界贸易的贡献,在今年下半年会全力以赴,做得更好。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