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赵晓:应对中长期发展隐忧 详情

赵晓:应对中长期发展隐忧

中外管理杂志 / 2020-05-06 13:46:05
文/赵晓,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除了疫情冲击的近忧外,“全球化3.0”显现出来的“去中国化”,将是中国经济中期发展应首重考虑并应对的最大挑战。全球化1.0是武力和殖民地驱动的全球化,全球化2.0是金钱和市场化驱动的全球化,全球化3.0将在金钱(市场)的动力上,加上安全的刹车以及价值观的方向盘。全球化3.0将在疫情后按三观重组群,重出发。对于中国来说,一个大的风险和挑战就是现在很多国家在讨论的“去中国化”的问题。信任,其实在经济学中与技术和资本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今天,由于种种原因,有不少国家的人出现不再信任我们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去中国化”。
 
趋势是美国等国家不仅要和中国脱钩,这意味着曾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最重要动力的全球化2.0已告结束,而且,美国与西方世界甚至正要和中国形成“新冷战”局面,所以未来大趋势远远比一般人想象得更加令人心忧。
 
事实上,当今西方世界,从政界到知识界、商界、业界,人们普遍认为,美中对峙,已全面展开、迅速升级,可称之为一场“新冷战”了。“新冷战”大幕拉开后,脱钩将是必然,世界势必重新洗牌,世界各国势必重新排队;而排排坐的分群局势一定,对决就会开启。
 
如果发展到这一步,这对中国来说,相当于一夜之间国际形式有可能回到了1976年以前。虽然以中国庞大的国土资源、人口规模,以及市场规模,即便关起门来,中国仍可以运转,但是,中国的科技进步、制度创新、海外市场等带来的经济活力将不复存在。
 
中国的经验就是开放带动改革,沿海带动内地。没有开放,改革从何谈起?没有改革,中国的经济活力从何谈起呢?这不能不让人产生忧患意识。中国经济会不会在疫情过后继续在泥潭中前行,伊朗与美国脱钩后从亚洲最富有国家沦落成为最贫穷国家,是前车之鉴。
 
中国经济还面临长期的历史性挑战,那就是千万不要陷入到历史的“治乱循环”中去。中国历史上一再发生的“塔西佗陷阱”告诉我们,以前我们还从来没有跳出过塔西佗的信任陷阱,也因此从未建立起一个彼此信任、社会和谐、人人开心、合力创造的可持续经济以及长治久安的文明。中国上下数千年历史带给我们今天的最大挑战就是:即便没有短期和中期的风险与挑战,中国自身能否超越“历史周期律”或说历史上的治乱循环,跨越唐德纲所说的文明的“历史三峡”,也仍是件充满挑战、稍不留心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