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中国供应链如何再配置?
第一财经研究院 / 2020-05-06 09:21:09
中国吸引国际资本投资要务实并切中要害
中国吸引国际资本投资要务实并切中要害
没有不掺杂经济因素的政治,也没有不掺杂政治因素的经济,国际资本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都会综合考虑,既会考虑收益也会兼顾合作安全顺畅,即资本逐利也逐安全。如前所述,供应链条配置现状(经济体系的全球化)、共同信仰(价值体系的全球化)以及宜商配套因素(规则体系的全球化)是国际资本投资需要权衡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必须在供应链条、去政治化和宜商环境上下足功夫,不但尽最大可能集聚、延长供应链条,还要力求从供应链的中下游升级到上游。
1.以供应链条集聚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投资。
本次疫情暴露出来的“复工不能复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于上下游链条不能同时“转起来”。如果上游产品过不来,就无法开工生产;如果下游不畅通,生产出来的东西就没人接,世界实体经济皆因此受阻。在平常时期,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运转能够做到有条不紊,但在非常时期,空间的阻隔完全可以切断供应链的上下游链条,这种现象亟待我们深入思考供应链条的再配置布局问题。
既往供应链条布局缺乏系统全局眼光,碎片化的分布导致运输距离长、时间久,运输不便利还会加高仓储成本,不仅导致链条上下游运行不顺畅,而且供应链条的松散、脆弱还可能导致链条发生断裂的风险。以供应链条集聚的方式增加链条粘性,将是未来我们进行供应链配置布局需要着重思考的关键。
众所周知,资本与全球供应链布局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越在上游聚集的供应链条越能吸引资本投入,而资本投入越多则供应链条越聚集、越能占据上游链条。为此,当前中国境内已经具备产业集群优势的产业园区将成为吸引国际资本投资的有利因素,未来有产业导向的园区投资建设还可能掀起一股热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发布的《2019 年世界投资报告》就强调,高新产业园区建设已成为转型经济体的一项重要投资政策工具,未来可能成为国际资本直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国家可以税收、补贴等政策利好方式积极引导高新产业园区建设,为集聚、延长高端供应链做好基础性服务工作:
产业园区选址要兼顾交通枢纽、拥有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充足的成熟产业工人和工程师、宜商宜居等要素。“良禽择木而栖”,“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产业园区建设要有主题,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中心,其他相关零部件企业配套跟进,形成产业集聚和生产的规模效应,尽最大可能扩展供应链条。经济体系的全球化永远都是国际资本考量的首要因素,帮助国际资本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必然应该成为东道国招商引资的服务核心。
产业园区运营要去政治因素,尊重价值体系的全球化,对于国际资本而言,无论赚多少钱,如果没有安全都等于零,要给国际资本吃定心丸。
产业园区管理要与国际接轨,要保障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维护并遵守规则体系的全球化。既往我们一直在关注经济体系的全球化,致力于供应链条的布局,往往对规则体系的全球化以及价值体系的全球化重视不够。当前一些高端供应链环节上的外资,虽然会因搬离中国而带来一些经济损失,却毅然决然地坚持搬离,这里面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地方。
全球制造业咨询公司Kearney估计,中美贸易摩擦导致2018年中国对美国制造品出口下降900亿美元,其中310亿美元分流到其他成本更低的亚洲国家。由此数据我们可看到现实既残酷又严峻。供应链再配置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中国今天的供应链布局是几十年改革开放中积累的结果。趁着东南亚那些低成本小国家基础设施尚未建成、供应链上下游配套亟待补充、产业工人缺乏技术训练的契机,我们要尽快抓紧建设能够承载供应链集聚的高新产业园区,尽最大可能留住现有的供应链外商并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进入中国。一旦形成供应链集聚,该地域的成本优势会更明显,将进一步集聚更长的供应链条和更强供给能力。
2.高端供应链的保中游追上游战略。
美国对中兴、华为等高科技公司的制裁从表象上看是遏制中国发展数字技术,但其本质是想占据高端供应链上游以主导国际资本投资,这其实是决定全球供应链再配置的最核心要素,没有之一。
研发突破技术瓶颈。当前嵌入全球高端供应链的绝大多数中国企业靠拼价格的方式参与全球产业竞争,处于生产制造低附加值环节,属于供应链的中游位置。这些企业需要加强对供应链上游核心技术的研发突破,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实现自主可控的产业发展格局。对于短期内无法攻克的技术难关需要另辟蹊径,利用国家建立的全球专利库数据,按图索骥查询该类技术研发和实际掌控的源头信息,有的放矢地与技术实际掌控方开展合作,努力从供应链的中游升级到上游。
走出去积极融入。中国企业要放眼世界,实施“走出去”战略,密切追踪供应链龙头的重组趋势和战略走向,采取跟随战略主动强化与其配套和外包关系,审时度势把一部分产能转移过去,特别是对高端供应链中上游原材料、关键零部件企业进行追加投资,以重资合作的方式积极投入研发创新,在确保高端供应链中游链条地位的同时,以资本为纽带强化和巩固全球供应链的上下游关系,力争在技术上逐步赶超世界一流。
中日韩自贸区。尽快签署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是巩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地位的有效办法。在中日韩供应链分工中,目前依然是日韩占据核心技术产品研发与设计的供应链上游位置,中国则处于附加值较低的生产加工制造装配的供应链中下游位置。如果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落地,将有效缓解以美国发起的“去中国化”供应链全球再配置对中国制造业的冲击,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落地区域必将形成对国际资本的强劲吸引,中国在高端供应链的中下游链条位置也将得到巩固,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要牢牢把握技术升级的机会,不断向供应链的上游挺进。
新基建东风。2020年3月、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连续提出加快新基建进度,该举措刚好补齐我国因为技术不足而无法由市场自发引导高端供应链配置布局的劣势。新基建为高端供应链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不但可以助力我国从高端产业链的中游攀升到上游,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国际资本跟进投资,延长高端供应链的链条配置布局。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达到34.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9%;在拉动就业方面,2020年将创造约54万个岗位,2025年将创造约350万个岗位,2030年将带动超过800万人就业。新基建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实事求是地说,从高端供应链的中下游升级到上游是一项艰苦卓绝的系统工程,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借助新基建的国家导向,投入重金积极打造、升级我国的数字产业,不能用短视的“经济账”去衡量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今天的卧薪尝胆是为了明天大踏步的前进。当我们占据高端供应链的上游位置,我们才算成为高端供应链的龙头,才能主导高端供应链的全球配置,吸引国际资本跟进投资,并且才能切实解决“六保”的首要任务——保就业。
小结
疫情下,我国政界、商界、学界对逆全球化和供应链再配置等相关问题的观点主要分为两派:乐观观点认为疫情后将有更多的供应链聚集中国,悲观观点认为供应链将陆续搬离中国。我们认为无论有否疫情,产业升级必然带来供应链的结构性调整,疫情会促使人们加快调整速度但不会颠覆调整趋势。中国要综合分析、认真研判并积极应对,努力做到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不宜盲目乐观更不宜妄自菲薄,紧抓机遇并迎接挑战,坚持改革开放,以更宜商的环境建设与和平发展中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热情拥抱国际资本。
作者:贾康/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欧纯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智库研究员
作者:贾康/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欧纯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智库研究员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