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危与机
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 2020-05-06 06:28:03
疫情冲击下的全球供应链 哪些行业可能面临供给冲击?
三、哪些行业可能面临供给冲击?
各行业对全球供应链的依赖程度取决于以下三个维度:投入要素:进口VS自给;进口投入要素:集中VS分散;产业链全球分工形态和复杂程度。
其中,计算机电子光学产品生产对全球产业链的依赖程度非常突出;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化工、制药、纺服皮革和其它运输设备行业的投入品来自进口的比例并不大,但进口来源国比较集中;焦炭及成品油、基本金属、非金属矿物等行业,供应链形态相对简单,且进口来源比较分散。
按投入产出表视角的依赖度测算,从投入产出表中的各行业进口投入品分布看:中国大陆地区大多数行业,除食品饮料烟草和焦炭及成品油,都有来自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较高比例的中间投入品;美国、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提供中间品较多的是自然资源加工类的制造业;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和英国,主要提供的是机械行业、运输设备行业的中间品。
按贸易数据视角的依赖度测算,中国大陆在SITC第七部分机械与运输设备上的供应链相对集中,而需求方分散的多。美国是该品类的全球需求中枢,而中国大陆是该品类的全球供给中枢,中国大陆为中国台湾地区、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五个东亚东南亚经济体带来大量的顺差,而这39个经济体中超过三分之一最大逆差来源是中国大陆。
四类机械贸易品主要进口自日本、德国、美国、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法国。72章专业机械(主要是最终品中的资本品)和 74章通用工业机械(主要是中间品)是四类机械贸易品中进口较多的门类。专业机械子门类中进口最多的一类是SITC728 其他特种工业专用机械设备及零件,进口金额达362亿美元,其中主要是特种工业机床和半导体设备。
看一下通信、电子行业。在SITC77 电力机械装置及零部件4341亿美元的进口额中,半导体集成电路进口3120亿美元。半导体产业链中,欧美的供应链是可以被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替代。东南亚这部分产业链是较为低端的,完全可以被国内的产能所替代。疫情明显冲击在需求,目前压力最大的是低端的半导体小公司,这些小公司跟东南亚的半导体产能处于同一生态位(中低端),由于客观上产能过剩,中长周期的角度,这些公司的倒闭是必然的,值得关注的是失业的压力。
电力设备行业。电力设备中771、772、773、778四类属于电力设备制造业产品,2018年进口金额达712亿美元。电力设备方面的进口主要是772和778两部分贸易品,其中分别对应的大宗进口是各种用电设备和电池及零部件。用电设备方面,大陆地区大部分用电设备实现了国产化,主要在科技、学术研究领域应用的精密仪器用电设备依然是用海外,但不难替代。电池及零部件方面,锂电池产业链公司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中国大陆锂电池产量占全球50%以上,其中动力锂电池产量占全球60%以上,锂电池及电池材料产业链大部分环节已实现了国产化,主要材料均为本土供应。
汽车行业。78章陆用车辆的细分贸易品中,绝大部分进口来自SITC781小汽车和其他为客运设计的车辆(最终品)和SITC784机动车零部件及附件(中间品)两类贸易品。由于中国大陆汽车市场全球最大,从规模效益、就近配套的规律出发, 绝大部分零部件都实现了本土生产。但仍有部分零部件需要进口,越高端的车型进口件占比就越高,普通自主及合资车型进口件占比在5%-10%。汽车零部件进口最多的四类产品分别是 传动系统零部件、车身及其附件、发动机零部件、电子电器零部件,按2017年进口金额分别占进口总量的37%、19%、12%、8%,其中传动系统包含进口变速器,发动机零部件包含发动机整机,一般用于高端合资车型,以及部分自主车会用到进口变速器。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