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危与机
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 2020-05-06 06:28:03
大家好,我是华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牛播坤,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危与机”,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1、中国大陆在全球产业链当中的角色;
2、全球对中国大陆制造业的依赖程度有多深?
3、哪些行业面临供给冲击?
4、主要国家和地区停摆对供应链的影响;
5、全球第五次产业转移浪潮或将提速。
一、中国大陆在全球产业链当中的角色
首先来看全球产业链的变迁。从总量的角度看,对中国大陆而言, 全球贸易的负面冲击主要体现为需求冲击而非供给冲击。
供给的视角下,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供应链中枢,并已经成为了亚洲的绝对产业链中心,取代了2000年时日本在亚洲的中心地位。
需求的视角下中国大陆的中心性要小得多。需求视角下,美国对全球产业链需求端发挥的作用已经远远小于2000年,而中国大陆的作用仍在提升,处在美国的去中心化和中国大陆在亚洲的中心化的此消彼长过程。
当新冠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供给和需求同时停摆,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需求,也就是出口,压力非常大。
以纺织业全球产业链为例。中国大陆在全球产业链中供需位置的不平衡主要是由简单产业链行业的高度市场占有率带来的。在纺织业,中国大陆已成为绝对的全球供给中心,没有一个任何国家可以和中国抗衡。
纺织业需求端,中国大陆在全球产业链中起到的作用小的多,因此在类似纺织这样的行业,中国大陆几乎是绝对意义的供给方,全球贸易的负面冲击几乎完全体现为需求冲击。
以信息产业全球产业链为例。从信息产业(ICT)这类复杂产业链行业来看,中国大陆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供给与需求地位的差距并不大,全球贸易衰退对中国大陆的冲击是双向的。
在信息产业的产业链中,中国大陆依然是第一大供给中枢,但中心性要小于纺织业中的位置。
中国大陆在信息产业链需求上的作用要大于纺织业,因此在信息产业领域,中国大陆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供给和需求地位差距不大,疫情带来的冲击不仅会体现在外需冲击,还会明确体现在上游供给冲击。
需要关注的是,事实上, 2008 年以来产业链的全球化已经处于停滞不前,更多的被区域化深化所取代。从全球产业链参与度来看,虽然全球平均关税在2008年短暂回升后继续下降,但产业链的全球分工程度并未回到增长的轨道。
总体来说,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来看:
供给的视角下,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供应链中枢,而需求的视角下中国大陆的中心性要小得多;
需求视角下,处在美国的去中心化和中国大陆在亚洲的中心化的此消彼长过程;
全球贸易的负面冲击主要体现为需求冲击而非供给冲击。全产业链角度中国大陆供需角度的不对称主要由简单产业链带来,简单产业链中国大陆已成为绝对的全球性的供给中枢,需求则相对作用较弱,复杂产业链供需的差距较小,但供给来源较集中,需求来源则分散得多;从地理维度看,全球产业链的分工正趋向于区域化,区域分工正在边际上不断替代全球分工;中国大陆参与全球产业链的方式,预计将朝着简单产业链全产业链化结合下游低附加值环节转出,较复杂产业链趋向区域化,极复杂产业链仍然延续全球化的格局。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