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影响中国的最大外部因素:出口结构的巨变及其影响
平安宏观经济研究院 / 2020-05-05 10:13:59
从本次疫情开始,我们研究院的专题报告都一直领先市场的热点。我们早在3月16日的报告中指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将在几天内使得恐慌的金融市场稳定下来并开始反弹;在4月1日的报告中我们指出下一阶段最需要关注的是将会高达15%以上的失业潮;在4月14日的报告中指出下一阶段发力的重点将在居民消费,均在市场察觉以前,指出了下一阶段热点的关注方向。本篇报告我们想提出,在未来1-3年对中国经济影响最深远的外部因素将是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回流,和中国出口结构的改变。
疫情带来的原材料成本的下降,会抵消高达15美元每小时的制造业薪资差价
未来5年中国出口结构中,发达经济体将下滑8%,新兴经济体将上升11%。
仅此一项每年拖累中国出口1.5%,叠加全球需求萎缩,每年恐将拖累出口接近10%
中国机械、电器、电气设备、金属制品和纺织服装的出口将继续迎来巨大发展空间
中国在高附加值的电子等产品制造环节的利润分成将面临严峻挑战
疫情就像时光机,揭露了惊天的大秘密
疫情就像一个时光机,航班减少,贸易停滞,人口停止流动,好像我们退回到了20世纪末,当我们的地球还没有联系那么紧密的时代。当时全球的贸易额占GDP比重仅有不足30%,移民人口也不足1亿,与目前的50%和2亿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全球化给龙头企业和资本家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降低了物价,但是在目前疫情常态化的场景下,各大西方国家都蓦然发现一个惊天大秘密(虽然一直都很明显):全球化可能并非一定必须,并且已经给他们本国的人民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1. 岗位流失,薪资停滞,犯罪上行:全球化加速的20年中,美国、英国、日本损失了高达430万、145万和99万的就业岗位,美国生产率在提高了77%的同时工薪阶层工资仅有12.4%的增长。劳动力收入在占经济份额从64%降至60%。工业区犯罪率也上涨了接近5倍。移民劳动力涌入的德克萨斯州,部分地区本地居民失业率高达60%。
2. 贫富差距急剧拉大,经济危机后就业恢复极其缓慢:过去30年间美国财富位于前20%的人群,财富增加了一倍以上,但其它人群的实际均值却停滞不前。在91年,01年和08年的三次危机中,产值仅仅用了1-3个季度就恢复到衰退前的水平,但是就业的恢复却用了23、38和82个月。
原材料价格的降低,使得制造业回流变得更为容易
本次原材料成本的下降,会抵消高达15美元每小时的薪资差价: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计算,预计此次油价大跌叠加全球经济衰退将导致原材料价格下跌25%。美国制造业生产成本结构中,原材料成本占比55%、人工成本占比36%,若制造业原材料成本的下降25%将提供给人工成本65%的上升空间,也就是可以承担高达15美元时薪的薪资差价。目前中国制造业时薪已接近4美元,但是美国很多州仅仅只有12-13美元,全美平均也只有18-19美元。原材料价格的降低将使得制造业企业在不提高产品价格且不影响企业盈利的情况下,将生产线转移回美国变得完全可行。
民粹主义将加剧逆全球化,但是对中国却未必全都是坏事
在发达国家民粹主义会导致对外贸易的下滑,同时加剧制造业回流。因为掌握资本的权贵阶层感觉到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减缓了投资的力度,以及政府出于迎合民众增加就业的原因,大力推进制造业本地化。这对于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来说,将带来极大的负面冲击。
但是在发展中国家的民粹主义对中国未必是坏事。发展中国家的民粹主义往往带来的是和西方的脱钩,以及更多的和中国的经贸合作。例如印度总理莫迪的“东向行动政策”,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的“与中国全面经贸合作”,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的“全面支持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的民粹主义主要诉求是摆脱政治和经济被西方国家干涉的地位,并推动经济建设,迅速提升底层人民生活水平。这也体现在和西方国家的逐渐疏离和与中国经贸关系的加强上。
对发达国家出口降低,对新兴国家出口高增,影响几何?
先来看一个小例子:去年中美贸易战中深圳和义乌作为中国两个对外贸易的桥头堡,交出了迥然不同的答卷。深圳市进出口总额下降0.6%,义乌市增长15.9%。原因在于深圳的前两大贸易伙伴是北美和欧盟,分别占比26.7%和22.6%。但是义乌的前两大贸易伙伴是非洲和中东,分别占23.3%和21%。贸易战冲击下的欧美收缩和一带一路国家高增一目了然,并且疫情后的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和民粹主义,将进一步加剧这一结构性变化。
我们预计到2025年,中国出口结构中,发达经济体占比将从44%下滑到36%,其他国家将从37%下降到34%,但是新兴经济体占比将从19%大幅上升至30%。虽然此消彼长,但是因为对发达经济体出口的体量是新兴经济体的两倍以上,预计在未来5年仅此一项结构性变化就会拖累中国每年出口增速降低1.5%,如果叠加全球需求的萎缩,我们预计中国出口增速每年被拖累的幅度可能接近10%。
就具体产品而言,我国对新兴经济体有主要出口优势的机械、电器、电气设备、金属制品和纺织服装将继续迎来巨大发展空间,但是我国在全球高附加值的电子等产品制造环节的利润分成将面临严峻挑战,甚至面临收缩的风险。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