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动普惠金融提质增效
经济日报 / 2020-04-27 09:33:43
原标题:普惠金融提质增效须靠科技力量
文/陆敏
疫情发生以来,各部门支持小微企业的相关政策和举措密集出台,普惠型贷款的发放也进一步加码。相关纾困资金是否真正流向小微企业,未来信贷是否会造成银行系统风险攀升,关键在于相关政策传导机制是否畅通,信贷投放是否精准有效。
为促进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小微企业,4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普惠金融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鼓励加大小微信贷投放。这对于大量急需资金的小微企业来说,无疑是个重大利好。指标权重的调整,也有助于监管机构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
今年一季度,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量小微企业出现生产经营、现金流等困难,亟须资金支持,但银行机构出于诸多考虑,“不敢贷、不愿贷”的情绪有所反弹。
去年底,银保监会曾对银行业2020年小微企业贷款提出“量”与“价”的明确要求——“力争2020年全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2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再降0.5个百分点”。疫情发生以来,各部门支持小微企业的相关政策和举措密集出台,普惠型贷款的发放也进一步加码。央行数据显示,今年3月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同比增长23.6%,增速比上年同期高出4.5个百分点。
然而,相关纾困资金是否真正流向小微企业,未来信贷是否会造成银行系统风险攀升,关键在于相关政策传导机制是否畅通,信贷投放是否精准有效,小微企业是否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截至目前,银行仍是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主要渠道。由于小微企业数量庞大,企业经营情况千差万别,还有部分地区出现了银行服务能力跟不上的情况,尤其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凸显。小微企业缺信息、缺信用,更是加重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必须更多地借助科技力量。
过去,大型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小微企业评估难,传统方式依靠企业的财务信息和财务报告,存在着信息真实性和充分性问题;二是基于大企业资质设计的贷款审批流程不适应小微企业信贷“小额”“快速”的放款需求。内部效率低也导致成本高企。如今,运用金融科技,可以依托小微企业各项经济行为的痕迹,实现客观评价,解决了过去评价难的问题。同时,对小微企业实现线上放贷,也极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对于中小银行来说,金融科技的运用也是利大于弊。目前,部分银行通过金融科技已实现了对小微企业和其他普惠主体的精准画像,从而推动线上自动审批、智能监测。以往困扰普惠业务发展的缺信用、缺信息、缺信任的问题,通过金融科技参与都能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