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下的中国外贸形势分析
莫尼塔宏观研究 钟正生 张璐 / 2020-04-15 11:02:35
1)外贸顺差低位,成为二季度中国经济的主要拖累项。目前对二季度全球经济衰退已经形成共识,这势必导致未来至少两个月内出口面临进一步下挫。而由于中国与海外疫情错位,国内基建发力、消费恢复,进口需求面临增长修复。这将导致2019年中国“衰退性贸易顺差”的特点被扭转。
2)中国与东南亚、“一带一路”的区域合作有望得到加强。根据WTO的《2019年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目前全球大致存在三大生产网络:美墨加为核心的北美产业链,德法意为核心的欧盟产业链,中日韩为核心的东亚产业链。到2017年,以复杂价值链划分(complex GVC trade networks),这三大供应链之间已经比较独立,不存在关键性的直接联系。而当前东亚产业链是受疫情影响最弱的板块,有加强产业链链协作的基础。
3)“去中国化”不符合当前全球供应链客观条件。2019年,全球整体贸易量出现收缩,但高额关税所针对的中国,其贸易份额不降反升。这说明,中国出口产业客观上具有足够竞争力,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不管在体量还是效率上都难以承接取代。
2018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份额达到30.4%,中国制造业出口在全球出口的份额达到11.9%,而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体量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制造业回流美、日,从产业结构演化趋势来看更不现实。
因此,需要明确两条主线:一是客观应对全球疫情对外贸的冲击,积极扩大内需、加强东亚产业链合作、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二是扎实把握“危中之机”,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对内改革、增强产业竞争力。
1、3月中国外贸重回顺差
3月按美元计价,中国出口同比为-6.6%,进口为-0.9%,降幅均较1-2月显著收窄;贸易差额转正为199亿美元,体现复工复产推进后出口得到修复(图表1)。尤其是,3月复工复产得到推进之后,部分受疫情影响而延期的订单得以交货,使得3月出口在海外疫情恶化导致外需骤降的情况下,相比前两月仍然有所好转。同时,国内经济活动修复也使得进口出现了一定好转,但由于1-2月大宗商品库存激增,3月进口恢复幅度相对较小。根据海关总署介绍,一季度铁矿砂、原油、煤等大宗商品和肉类等重点民生消费品进口较快。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