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彭文生:面对疫情冲击 什么样的政策组合副作用更小? 详情

彭文生:面对疫情冲击 什么样的政策组合副作用更小?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彭文生 / 2020-04-08 13:05:12

隔离的经济账该怎么算?

 
面对疫情冲击,一个根本的问题是“隔离”挽救的生命与经济损失,孰轻孰重?这既是一个容易回答又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当我们面对亲人的生命安全时,或者个体的生命安全时,答案比较清楚,生命是无价的。但就整个社会来讲,我们不可能无限制投入资源以挽救生命,比如不会因为要避免交通事故而不发展高速公路,不会因为要避免空气污染而禁止所有的化工厂。也就是说,就整个社会来讲,就公共政策来讲,生命是有价的。
 
这次疫情冲击下,与经济停摆造成的损失相比,通过“社会隔离”的方式来控制疫情拯救生命是否“值得”,或者说怎么把握好这个度,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那我们究竟如何看待“隔离”带来的更多生命延续和更多经济损失之间的经济账呢?
 
经济学文献有一个统计生命价值(VSL,Value of Statistical Life)的概念。经济学家Thomas Schelling在1968年的论文《你拯救的生命或许就是你自己的》中提出使用统计生命价值来估算生命的货币价值,从统计学角度计算社会为了降低单位死亡风险而愿意支付多少金钱。举个例子,假如一个社会愿意支付1万美元来降低0.1%的死亡风险,那么这个社会评估这一条生命价值就等于1000万美元。对于社会而言,VSL方法将每一条生命都赋予了一定的社会价格。尽管伦理争议的声音不绝,但VSL逐渐成为公共政策领域相对被接受的计算生命价值的方法。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的计算,2020年美国18岁及以上人群的VSL平均值为1150万美元。现在VSL作为衡量人们为降低风险的支付意愿指标,以及为提高安全性的边际成本的指标,已经广泛应用于对医学、环境和运输安全方面的公共政策的评估领域。
 
就本次疫情而言,通过VSL可以计算“社会隔离”所挽救的生命价值,这样就可以跟“社会隔离”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进行比较。最近,Greenstone和Nigam在2020年3月的一篇论文中(Does Social Distancing Matter?),利用隔离措施带来的不同年龄阶段死亡率降低的概率,估算“社会隔离”的经济收益(表1的左半部分)。Greenstone 和Nigam认为新冠疫情期间,如果美国采取“社会隔离”会降低不同年龄阶段人口的死亡率,那么到2020年10月左右,一共可以挽救176万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的生命,共计可以避免7.9万亿美元的社会损失。
 
利用Greenstone和Nigam的方法,我们假设中国由于采取隔离措施,新冠疫情的死亡率在不同年龄阶段降低的幅度与美国相似,同时中美的单位VSL和中美人均GDP成正比。这样我们近似计算出,中国本次隔离大约可以拯救590万条不同年龄阶段的生命,因此带来用VSL计算社会收益约为34万亿人民币。
 
中国和美国按照VSL计算隔离带来的收益
 
在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冠疫情下美国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的生命损失,整体接近8万亿美元。另一方面,从隔离造成的经济损失来看,假设美国因为隔离导致每天的经济活动减少20-40%,90天左右的封城隔离措施,可能使得美国全年GDP较预计减少5%到10%,对应的经济损失大约为1-2万亿美元。对美国而言,隔离的社会收益远大于隔离带来的经济冲击。
 
同样从VSL角度,由于隔离措施,中国避免了约34万亿人民币的损失,约为中国35%的年度GDP。我们同样假设中国因为隔离导致每天经济活动减少约20-40%,那么90天左右的全国隔离措施,可能导致今年GDP减少大概5-10万亿人民币,约为5-10%左右的年度GDP。对中国而言,采取隔离措施的社会收益也同样远大于其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实际上,采取隔离措施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可能比表1中估算的还要大。采取隔离措施,除了降低新冠疫情带来的死亡率,还能通过其它途径增大社会收益。第一,隔离可以降低新冠疫情带来的预期的不确定性,有利于人们规划未来。第二,隔离措施不仅有助于控制新冠疫情的传播,也减少其它传染病的传播、降低交通等意外死亡的概率。第三,隔离措施还减少医疗资源挤兑,提高其他疾病患者存活的概率。
 
对如何衡量生命的价值,可以说见仁见智,以上的估算当然也有争议。我们列出这些数字,是想强调疫情冲击的特殊性。
 
我们在思考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时,不能简单地和今年本来的增长目标比较,或者和去年的经济增长比较来评估损失有多大,也不能简单地和历史上的大萧条或全球金融危机比较。疫情本身是来自自然界的灾害,明知道隔离措施对经济活动冲击大,各国政府有意为之,为的是减少生命与健康的损失。经济增长促进民众的福祉,隔离措施保障生命安全也促进民众的福祉,两者要综合起来看。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