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工业竞争新优势的发展方向
2020-04-05 08:52:47
据了解,面对新工业革命带来的颠覆性创新与生产范式变革,以及国内要素禀赋和需求结构、国际发展环境的变化,中国工业需要实现竞争优势的第二次转变。无论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独特且难以模仿和复制的竞争新优势既是中国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工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实现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从生产要素看,未来中国工业竞争新优势仍然需要依托劳动力、土地等初级生产要素,但更重要的是利用并发展人力资本、产业生态、数据等高级生产要素,发挥由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工人、企业家、经理人等构成的人口质量红利,保持产业链的完整性并推动在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起完善的产业生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深度挖掘数据的价值。
从产业能力看,“十四五”时期中国工业仍然要保持大规模制造能力,同时继续强化创新型制造能力,培育并强化性能、质量、品牌、个性化定制等新的产业能力,加快实现从规模优势到创新优势的转变。未来中国工业的创新优势是一种综合性的竞争新优势,建立在良好的基础设施、齐全的产业门类、完整的产业链、完善的产业配套、领先的数字经济等高级要素的基础之上,代表新工业革命条件下工业发展的方向,是低成本、强创新、快速工程化、品牌力、智能化、个性化定制等能力的综合体现。
从优势领域看,中国工业既要坚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解决国内巨大人口规模带来的就业压力,更要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资本、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与产业链环节,增强产业控制力、提高附加价值。
未来中国工业竞争新优势将是以高级生产要素为基础、以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中高技术产业为外在表现的创新优势。六大支撑条件对中国工业竞争新优势的培育和壮大形成有力的支撑。
1、完善的产业配套有利于将中国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完善的产业链还会使制造企业具有更强的快速反应能力,不但能够响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应对因突发性事件引发的需求暴涨,还能够更好适应市场需求的个性化发展方向;制造环节与研发设计环节在地域上的接近性能够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和产业公地,两个环节间人员的高效互动有利于推动新设计的工程化与产业化生产。
2、较低的综合要素成本不但是中国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键支撑,而且能够使中国工业在中高技术产品上形成明显的价格优势。中国在家电、通讯设备、消费电子等中高技术产品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较低的综合要素成本。
3、正在形成的“工程师红利”为研发设计、产品的工程化、规模化生产体系的优化、增值服务的开发与提供等技术含量更高、附加价值更大的先进制造业环节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而且使这些创新性的生产经营过程能够以较低的人工成本实现,从而在同等的质量性能下,中国的先进制造业产品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4、不断增强的创新能力是中国工业创新优势的核心,既包括在传统产业和产业基础领域、也包括在高科技领域创新能力的增强,还需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产业抢占先机;既包括在产品研发设计、工程化产业化以及产业共性技术方面创新能力的增强,也需要基础科学领域创新能力的稳步提升。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