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应对新冠疫情宏观政策措施有哪些? 详情

应对新冠疫情宏观政策措施有哪些?

财新网 / 2020-04-03 14:03:38
财新:您曾说过新冠疫情“总需求受到的冲击与2008年金融危机差不多”,2008年中国出台了4万亿刺激计划,但这次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目前已出台的对冲政策力度较小,政治局会议提出“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您认为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应该包括哪些内容,采用何种方式在哪些领域发力?与上一轮相比有哪些异同,有哪些经验教训要吸取?
 
高善文:打个比方来说问题,也许不准确,但可能更形象,便于理解。疫情的冲击就好比水库大坝崩塌,大水瞬间淹没了城市,需要紧急救援。尽管情况瞬息万变,十分危急,但救援顺序还是很清楚的:
 
首先是修补大坝,并加快排水。这是指公共卫生政策的救治和干预;同时要及时给淹没在水下的人提供氧气面具和救生包。这是指给企业和居民直接提供现金补贴,确保其现金流不出现断裂。
 
其次是将受困居民尽量救捞上救生艇,并择机转向高处。这是指尽快恢复并确保事关国计民生的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例如交通运输、食品、电力、通讯等;同时在疫情管控较好的地区尽快恢复正常的经济活动
 
最后是灾后重建。随着洪水退却,重建同步展开。这当然是指经济活动由点到面的逐步恢复。
 
新冠疫情与金融危机的区别在于前者像洪水,后者像地震。洪水滔天当然可惧,但洪水很快会退却,重建也相对比较容易。但地震导致大量建筑的倒塌、人口的死亡以及机器的损坏,重建难度要大得多。
 
因此,政策干预的重点和规模显然不可比。
 
我个人认为除了公共卫生领域的开支以外,目前政策的重点应该是救助,是设法补偿和维持受影响的企业和中低收入居民的现金流。毕竟,出现疫情超出了它们的掌控范围,也不是由于它们的过错。如果它们由此关店闭厂,那将形成长期性的固定资本和人力资源的损伤。相对于通过基建带动经济的想法,我认为救助性政策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还可以稳定就业,成本更低,成效更显著。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小企业的固定资本存量的经济价值是1000万元人民币,疫情持续4个月,其损失的营收是300万元。如果没有救助政策,由于现金流的断裂,这个小企业会倒闭关门,经济的有效资本存量因此损失1000万元。如果300万元的财政资金(含银行贷款等)用于救助这个小企业,那么资本存量可以维持住。
 
如果300万元的财政资金用于基建,那么新增加的资本存量也是300万元;但小企业的倒闭导致资本存量下降了1000万元。合并来看,资本存量减少了700万元。这还不考虑小企业市场约束更强,资源配置和资本运用更有效率,能够吸纳的就业更多等优势。
 
因此,表面上政府补贴了小企业,没有形成直接的基建需求和资本存量扩大,但通盘算账,由于救助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经济的收益实际上更大。
 
此外,由于疫情是一次性短期冲击,为避免政策对市场的长期扭曲,干预政策最好是可逆的,即疫情一旦消除,政策就立即退出。救助政策无疑满足这样的标准,而基建等政策很难短期逆转,容易造成长期的扭曲。
 
当然,一种例外的情况是:无论有没有疫情,这些基建活动都是要进行的,而且早进行比晚进行更有利。
 
疫情一旦退却,重建活动会自发性地全面展开。从西班牙流感对美国经济影响的历史经验看,疫后十年内,在流感期间经济下降越大的州,随后十年的平均经济增速也越高,部分的原因是均值回复的强大力量。我完全相信,均值回复同样适用于这次疫情。
 
如果说要吸取金融危机时的政策教训,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能动摇,市场约束和市场纪律不能削弱。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