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哪些产业将率先被5G引爆? 详情

哪些产业将率先被5G引爆?

2020-03-30 16:59:09

关于5G的话题一直热度不减,在最近备受瞩目的新基建计划中,5G也是七大核心领域之一。有人提出,如果说新基建是智能时代下的“基础建设”,那么5G建设就是“基础中的基础”。

新基建背景下的5G产业有哪些重要特点?如何寻找5G产业创新的突破口?5G产业创新会在哪些领域率先实现突破……3月25日,参加学院线上学堂邀请到了国内资深5G专家、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孙松林,他以“5G时代:经济增长新引擎”为题,围绕上述问题为听众们做了详细权威的解读。

“2019年是5G的商用元年,2020年是5G的关键之年。”孙松林教授强调,

4G与5G之间的转换是2020年的机会窗口,但二者之间有着不连续性,能否跨越这个机会窗口,需要具备创新的能力,最关键的是既要懂技术又要懂产业,找到二者之间的重合点。
 

我们正站在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边缘
 

与以“铁公基”为代表的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的“新”更多体现在对数字经济的支撑上。

 

本轮“新基建”主要发力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分为两部分:一是完善提升后工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二是加速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新基建是新兴业务的发展平台,会派生出很多新的产业与职业;另一方面,它能为传统行业提供新的赋能工具。

 

 

 

 

我们可以通过经济发展的主线来解读新基建的定位。

 

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是网络,网络最主要的作用是对各种资源进行管理和调配。农业经济,最重要的网络是水网工业经济,最重要的网络是能源网络和交通网络,新基建对这两个网络仍然非常重视;数字经济,最重要的网络是信息通信网络。新基建的七大领域可以归总成三大类:信息网络类、交通网络类和能源网络类。

 

5G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引擎。数字化是基础,网络化是支撑,智能化是目标。数字经济以数据为生产要素,通过网络化实现数据的价值流动,通过智能化为各行业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未来的战场是数字经济的战场。

 

今天,几乎所有国家都站在了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边缘上。

 

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生产创造了大量的机器实现了体力劳动的替代;而后,计算机又替代了人类的一部分脑力劳动;今天我们迎来了数字时代,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迁移过程中,我们希望实现智能化,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对人的智力的替代。

 

简单以AlphaGo为例,AlphaGo Lee在2016年战胜了李世石,AlphaGo Master在2017年的互联网大会上击败了柯洁,两者都是借鉴了人类有史以来所有的优秀棋谱,利用深度学习去完成,即依靠强大的计算能力来代替了人的创造力。

 

2017年底,AlphaGo进化到了第三代——AlphaGo Zero(“阿尔法元”),它是一个纯数字世界的智慧和智力所在,仅仅依赖于围棋的规则及算法,不需要之前千百年的人类经验和棋谱,就打败了之前的AlphaGo Lee和AlphaGo Master。

 

数字世界将创造无穷的智慧,企业发展或科技创新中,需要时刻谨记智能化目标。

 


 
 

 

5G信息通信网络正处于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接口之上,如何完成对此次迁移的支撑是其重要使命。5G是一个全新的基础设施,以此为基础,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云计算等数字科技可以得到更好的应用。

 

从纯技术角度看,目前被寄予厚望的产业是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不过初期正在开展大量的实验和尝试,现在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在与5G进行着全方位的接触和融合。

 
02

 

5G:回收周期长,回报率高

 

 

 

每个新时代到来,都会有一批巨人倒下,就像诺基亚倒在了智能手机上、柯达倒在了数字信息时代。而巨头倒下的同时又会诞生一些新的独角兽、新的巨无霸,就像互联网时代的BAT,移动互联网时代的TMD。

 

20世纪20年代是5G时代,有哪些独角兽或巨无霸会崛起?从技术角度来看,我们预测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领域会爆发,但最终哪里会爆发,则由产业和市场来决定。

 

通信产业界有三大定律:梅特卡夫法则、摩尔定律和达维多定律。

 

其中,梅特卡夫法则指出,网络的价值等于其节点数的平方,决定节点价值大小的是与它产生连接的数量,节点数量对网络的价值来说很重要。

 

基于这一法则,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对比一下世界两大经济体的基站实力。美国的4G基站有30万个;中国的4G基站在去年年底已有519万个,若把2G、3G和4G的基站都相加就是808万个,中国的4G基站是美国的17倍还要多。我国5G基站在今年2月底也达到了16万个左右。

 

 

我们常说,4G网络最大的价值是它引爆了移动互联网,而引爆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前提是4G引爆了移动支付,一并带动了吃、穿、住、用、行这些产业。较真一点说,单纯说4G引爆移动支付是不准确的,应该是大范围、高密度覆盖的4G网络引爆了移动支付。

 

这要归功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提速降费的国家政策让每个老百姓能用得起4G网络。

 

另一方面,三大运营商做出了巨大付出,实现了有人的地方就有网络。2013年发放4G牌照以来,三大运营商在4G上总投资差不多有8000多亿元,截至目前还没有收回成本。

 

作为网络基础设施,无论4G还是5G都有回收周期特别长的特点,但同时其带动性也特别强,回报率特别高。这是在谈突破创新时需要了解的产业特点。

 
03

 

5G产业创新的突破点为何难找
 

5G产业创新的突破点并不好找。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4G发展的高峰期,移动支付和短视频成为重要突破点,但对4G的其他突破点,我们仍然很迷茫。回想2013年刚颁发4G牌照时,全民抵制4G,4G的高速曾引发对高资费的担忧。关于4G能干什么、4G产业的特点是什么,也都曾引发热议。即便当时能想到4G可以支撑移动支付,也未必能想到必须是一个大范围、高密度的4G网络才能干这件事。

 

以4G、5G为代表的各种信息网络通信技术,它们的驱动力都是技术。之所以突破点难找,就是因为产业是需求驱动,技术驱动未必能解决产业的问题。技术和需求之间有时会重合,但很多时候并不重合,需求跟技术的失配会造成很难找到突破点。

 

比如,技术标准的制定者曾围绕三大技术场景——增强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通信(mMTC)和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臆想出了很多应用场景,像超高清视频、云游戏、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移动医疗等。然而,产业界是否认可这些新技术,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回顾2G、3G、4G,每个时代都各有特点,这些特点在初期都无法被预见。比如,3G在技术角度讲是可以支持视频通话的,2009年1月正式颁发3G牌照,运营商做市场推广时都抱有这一期待。但3G出来之后发现,由于各方面的原因,3G没有办法支撑视频通话。这就是所说的突破点难找之处。

 

因此,我们必须要既懂技术,又懂产业。

 

 

双S曲线显示了技术发展的轨迹。比如4G,先制定标准、有了技术,然后随着产业的发展,技术不断进步迭代,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4G技术如今已达到了顶峰。5G来临,自然而然会继承4G的一部分市场和业务。但由于需求的关系,5G技术可能先被“打回原形”,回到最低点,然后再次寻找技术中的“干货”,摸索产业和市场需要,从低谷再次出发,在最“干”的技术中慢慢寻找机会去发展。

 

4G与5G之间的转换是2020年我们面临的机会窗口,二者之间有着不连续性,能否跨越这个机会窗口需要不断创新,创新即来自对不连续性的认知。正如前面所说,要具备创新的能力,最关键的是既要懂技术,又要懂产业。目前来看,5G将会应用于各个垂直行业,我们可以借鉴华为的《5G时代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

 
04

 

5G技术的潜在创新机遇有哪些
 

5G与1G、2G、3G、4G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后者做的都是“连接”,而5G在“连接”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融合”。

 

互联网时代是通过电脑等固定终端完成连接。比如,百度将人与信息进行连接,阿里将人与经济进行连接,腾讯将人与人进行社交连接。移动互联网时代,连接变成了动态的。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端,在走路、开车、活动的同时完成动态连接,以腾讯、美团、大众点评为代表。

 

“融合”与“连接”之间差的是什么呢?智能。5G时代的连接一定是智慧的连接,否则5G就与4G无异,就会一无所为。

 

基于4G的移动互联网起步时,雷军曾说过一句被无数遍重复的话:站在风口上,猪也会飞。其中最关键的不是“猪”、不是“飞”,关键是“风口”。“风口”就是突破点。

 

如何找到5G时代的突破点呢?一是5G的建设,一是5G的应用。

 

5G建设:基站建设与边缘计算是两大风口

 

第一,基站建设本身存在机会。

 

截至2020年2月底,全国已经建设开通5G基站16.4万个,绝大部分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其城区已经实现了网络的连片覆盖。预计2020年底,全国要开通超过55万个5G基站。

 

与3G、4G的无差别覆盖不同,新的55万个5G基站的建设要求并不一样:地级市以上的城市希望实现室外的连续覆盖,意味着室外可以替换掉4G;县城及乡镇实现重点覆盖;天文馆、科普馆、体育场馆等重点场景实现室内覆盖。

 

其中有哪些机会呢?比如,5G基站的数量要远多于4G基站,保守估计在2倍左右,除了一些与4G、3G基站的共用站址之外,还会开发新站址,比如一些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就参与到了杆基站的建设中。作为社会统一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杆基站会是爆发点之一。

 

第二,边缘计算(MEC,Mobile Edge Computing)是一个大的风口。

 

“边缘计算”由欧洲电联提出,它强调的是“计算”。“云计算”是将计算需求放到一个强大的计算核心之上,然后将结果反馈到终端,但随着5G的覆盖,云计算的时延会成为应用上的瓶颈,就需要将计算往下沉,沉到基站等网络边缘的设备,更靠近用户,减轻网络压力和服务时延,提高用户体验。

 

边缘计算是5G中的标配之一,它会是大规模建设、采购的重点。尤其是对时延要求比较高的场景来说,边缘计算是刚需。

 

 

 

以未来5G的爆点之一——车联网为例,边缘计算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

 

工业社会将汽车理解为代步工具,但在数字经济社会,汽车是重要的移动终端以及信息终端,我们通过汽车去获取更多信息,并将之转化为更高的产业利润。

 

在汽车高速运动的状态下,如果仍要将信息传输到传统的中心云,判断结束之后再回传信息,会有比较长的时延。但当5G时代边缘计算成为标配之后,时延会有大幅减少,车联网的进展会受到很大影响。

 
 

5G应用:挖掘新的应用场景

 

由5G技术带来的潜在创新机遇有哪些呢?举一些例子。

 

室内位置定位  大规模天线阵列Massive MIMO是5G独有的一项新技术。5G可以在基站端使用最多256根天线,不仅速率高,而且可以实现3D波束成型,提高信道容量和覆盖,可以为室内位置定位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需求旺盛的庞大市场。

 

大视频时代  目前来看大视频可能是第一个被引爆的产业。4G带火了抖音、快手等一系列短视频应用,5G则可能带来大视频时代。所谓大视频时代,不仅是常说的超高清(4k/8k),更多是AR、VR、MR、XR等沉浸式视频与多路的交互式视频,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带宽要求高、展现能力强。

 

以足球比赛为例,5G时代,每一个现场用户带着的5G手机都会是一个摄像机,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位置去拍摄比赛然后回传,观众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屏幕观看,传统电视台的80多个机位可能会变成补充。

 

无人机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目前我们想到的5G影响主要与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有关。无人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机会。

 

 

 

目前国内已经开放了低空市场,大部分城市的低空慢慢开始可以搞运营,华为就提出过“数字网联天空”的概念。不同产业的不同企业可以基于上图的应用成熟度与未来市场空间两个维度,基于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比如,物流行业已经开始尝试无人机的应用,未来空间很大,但中途被人抢走、发生故障、货物损坏等问题仍有待解决。再如,编队飞行目前主要用于表演,市场空间小,成熟度也不高,但很多国家都在搞,是因为编队飞行非常容易转换成军队的战斗力。我们也不能只盯住民用市场,也可以关注军民融合。

 

终端变革  无论2G、3G还是4G,每一个时代都会遇到同一个问题,就是手机终端。目前手机的三摄、四摄已经是标配,重要特点是加起来至少1亿像素以上。此外,折叠屏和曲面屏也将是未来5G终端的标配。我们曾预测今年会迎来5G换机潮,但因疫情原因可能会推后。

 

要注意的是,5G手机终端不仅仅面向人,更多是面向物、面向机器、面向软件应用,后者会远远超过前者,且会形成新的产业形态。这也是数字经济社会的特点,未来的产品可能是通过面向物去间接地面向人,所以5G时代的产业链以及回报周期也会越来越长。

 

物流、服务、制造  三者都是迫切需要通过5G实现突破的领域。以制造业为例,由于国内人口红利消失,自动化、智能化的需求已经来到眼前,升级迫在眉睫。加上5G的技术需求又主要在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技术需求与产业需求比较吻合,可能会有很多机会。

 

在线娱乐与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在线娱乐的需求非常强烈,市场也非常大,比如《王者荣耀》在今年除夕的日流水是20亿元;2019年国内在线教育用户接近4亿,比2018年增长20.7%。目前,二者的展现形式仍然十分匮乏,比如游戏仍然是一个人拿着手机在玩,如何去做AR/VR/MR、沉浸式视频、交互式视频,都是5G时代的机遇所在。

 

通过此次疫情,我们发现了一些可以与5G结合的场景,比如在线直播、在线办公、无人递送等,但很多是短期促发的非典型场景,我们需要挖掘的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普适性的场景。

 

前期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1G、3G、5G的使命往往是探索应用,培养用户习惯、增强产业认知;2G、4G实现商业爆发。因此,5G最重要的任务也许是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科技融合在一起,让各个产业的实践者去认知。

 

如果说4G是一个信息高速公路,5G就是一个海陆空立体的交通网络,它提供的技术和可能性真的很多。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