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智慧城市规划路径思考
2020-03-28 20:59:51
“十四五”即将来临,新时期智慧城市规划也逐渐提上日程。关于规划路径,这里进行简单探讨,以供参考。
(一)规划路径
1、路径一:摸家底
对智慧城市建设现状、经济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发展与环境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等情况进行现状调研。具体包括:(1)战略与目标分析。分析城市发展规划,明确未来发展战略定位和目标;分析机遇、要求和外部挑战。(2)现状分析。城市发展概况、发展特点、发展存在的问题、发展需求以及信息化建设情况。(3)智慧城市评估。明确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情况、智慧城市建设优劣势、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提升方向。(4)相关分析。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信息化等规划,提炼出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内容。(5)建设需求梳理。梳理出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
2、路径二:立目标
立足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结合当地发展现状、建设需求,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发展模式。从智慧城市的理论支撑基础、主要建设方向和目标等方面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以解决城市问题为出发点,确定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基于需求分析,在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框架下制定包含总体目标、细分目标、阶段目标的建设目标,其中阶段目标明确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建设内容、建设成果。
3、路径三:搭框架
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数据体系、技术体系、业务体系、应用体系、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进行架构设计:(1)数据体系,包括开展对数据资源架构、数据服务和数据治理的设计;(2)技术体系搭建,指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平台;(3)业务体系,指分析业务提供方、业务服务对象、业务渠道等方面;(4)应用体系,指对应用系统、功能模块进行设计;(5)产业体系,指要提出重点发展的城市智慧产业;(6)基础设施体系,指对物联感知层、网络通信层、计算与存储层,数据与服务融合层的基础设施进行设计;(7)标准体系,指对智慧城市总体基础,支撑技术、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和产业等标准进行设计;(8)安全体系,指对网络和信息安全提出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
4、路径四:选路径
政策制定者可采取“六位一体”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即从智慧城市建设的六大主要领域选择路径,包括布置建设的主要任务、重点工程、选择适合当地智慧城市建设的模式、明确各实施阶段以及相关保障措施。
六大智慧城市建设领域:(1)基础设施,包括云网端、数据库的建设(规则库、政策库等)、数字孪生、物联网、车联网、智联网等;(2)智慧民生,包括文教体健康、交通出行、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等;(3)智慧政府/治理,包括数据治理、流程再造等;(5)智慧应用,包括智慧产业等;(6)智慧人群,包括民众、企业、机构等,如监测人员流动量、降低办事服务和居住成本等;(7)智慧环境,包括营商环境、生态环境、制度保障、法治环境等。
智慧人群、智慧产业和智慧政府三者的关系:智慧人群(数字公民、数字企业、数字社区、科研院校)为智慧产业的发展提供数据,数据驱动智慧产业发展;同时,智慧人群也为智慧政府提供数据分析服务和智慧;智慧产业可以增加税收、促进就业;智慧政府一方面向智慧人群发布需求、共享数据,另一方面也为智慧产业的发展开放数据、提供数据平台。
(二)“十四五”智慧城市建设推进计划表
各个地级市或城市在设计自己的“十四五”智慧城市建设推进计划表时,可以因地制宜。这里只是做一个简单总结:(1)到“十三五”结束,即2020年底,普惠化智慧应用格局应初步建设完成,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数据资源利用体系、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应就位;(2)2021年到2022年,是智慧人群培育、智慧产业建设、数字政府建设的初级阶段;(3)2023年到2024年,是智慧人群和智慧产业发展的高速阶段,同时也是数字政府发展的成熟阶段;(4)到2025年,智慧人群、智慧产业初步成熟,智慧政府初步建设完成。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