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十四五”创新编制程序 详情

“十四五”创新编制程序

2020-03-28 20:49:18
规划程序的完善,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根本途径还是要通过立法来实现。当然现在可以做的事还是有不少,关键是找准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一、是创新规划衔接程序。规划衔接一直是规划编制中的难题,如,从与地方规划的衔接看,国家和省级人代会召开的时间差,使得省级规划通过在前,国家规划通过在后,如何保证内容充分对接?从与专项规划的衔接看,程序上已经相对规范,但单拎出每一个专项规划来看,几乎都是一个个小而全的总体规划,如何能让它们更“专”?从与年度计划的关系看,每年编年度计划的时候有多大程度是依据五年规划,年度工作能否真正与五年规划和中期评估融合?这些都值得深入思考,在程序上作出一些安排。如,可通过地方修法立法的方式,将与国家规划衔接的程序先予明确;对未纳入规划编制计划、各部门自行编制的规划,应纳入巡视督查内容,予以及时中止;年度计划报审前,应有与五年规划衔接的正式程序,并在报告中专门予以说明,等等。
 
二、是创新智库参与方式。目前智库参与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解读,当然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还有评估的任务。如何让智库在规划编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提升规划科学性和增强规划影响力的重要课题。在研究阶段,委托研究的面可再广一些,同时在汇集成果后,可请相关智库做第一道把关,先提炼一个浓缩的建议集,针对各个领域相对较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先登记预留建议提出者目录。待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采纳这一建议时,可采取座谈、委托深入研究等方式进行,同时待规划编制完成后,以适当方式对该智库和具体建议提出者予以成果认定。在规划解读阶段,可事先约定一些权威解读者,同时也可采取培训方式,请更多的专家进行广泛解读。
 
三、是创新建言献策方式。建言献策已经成为规划编制必经的程序。但过去的五年规划建言献策活动,由于主要依托一两个官方网站进行,汇集的建议数量还不理想,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还不够大。过去五年是移动通讯、社交媒体大爆发的时期,“十四五”的建言献策,有充分的条件搞得更加轰轰烈烈,吸引广大公众参与。要委托更多影响力大的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媒体参与,共同营造声势。同时可以考虑,建一个国家发展规划的网站或APP、小程序,从一开始就成为与群众互动的平台,而且要善于营销、鼓动网友参与,如果做好了,效果能大大好过传统的建言献策活动。在时序上,不要等到中央建议出来以后再开展,可以规划编制年的年初即予启动。如果收集的建议太多,会有一个分类整理和评分的问题,这时候可以先请各建议渠道把第一道关,进行初步整理,然后委托一家智库大数据手段进行再次整理,提交规划编制部门。在规划发布后,可通过信息手段比对建议和文本的内容,筛选出入选评奖的建议。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