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 当务之急是扩大内需 详情

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 当务之急是扩大内需

新浪财经 / 2020-03-25 10:20:48
  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难以独善其身,疫情全球大流行和金融危机,将从贸易、外需、产业链、金融市场、疫情输入、交叉传染等途径向中国传导。因为传导是有时滞的,目前国内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认识还不够,准备还不充分,现在还远没到宣告胜利的时候,疫情全球大流行之后的金融危机和各国经济衰退对中国的影响可能更深远。美国次贷危机2007年就已爆发,但是由于影响时滞,直到2008年,国内的出口订单和外需才大幅收缩,金融市场暴跌。所以,要“做好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充分准备”,没准备是危,有准备是机。
 
  前一段时间A股大跌已经消化了国内疫情的影响,最近的市场震荡是对外围市场的担心,但相比欧美股市,A股跌幅较小,这是对中国抗疫初见成效的肯定。随着企业的陆续复工,多项举措的顺利落地,中国经济会回到正常的发展通道。但是,要高度重视疫情的二次传染风险,做好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充分准备,欧美经济衰退对国内的影响可能更深远,目前还不能大意。
 
  我们当前的任务是三大战役:抗击疫情、恢复生产、扩大内需。目前我们前两仗打得很好,但是第三场战役,也就是应对全球经济衰退、扩大内需方面,现在来看认识还不足,准备还不是很充分。否则只是恢复生产,生产卖给谁呢?外需在快速萎缩,最近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工业品库存大幅上升,企业开始降薪裁员。
 
  在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基础上,如果中国能推动以新基建和减税为主的财政政策,扩大开放,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改善收入分配和社会治理,国运来了。这一次应对要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以工代赈,比货币放水和发消费券好。从价值观上鼓励劳动,从效果上有助于带动就业。
 
  最根本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新基建。新时代需要新基建,“新基建”有助于惠民生、稳增长、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将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提振各方信心,是应对疫情、经济下行和推动改革创新的最有效办法。
 
  启动“新”一轮基建,关键在“新”,要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简单重走老路,导致过剩浪费和“鬼城”现象。“新”一轮基建主要应有五“新”:新的领域、新的地区、新的主体、新的方式,以及新内涵。支撑未来20年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基建”是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消费升级领域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放大效应和乘数效应。“新基建”,新未来,新的发展理念。
 
  要把好事办好,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做好科学规划,防止“新瓶装旧酒”、“重走老路”、“四万亿重来”。
 
  虽然中国的疫情开始看到曙光,但是看到其他国家人民仍在遭受严重的疫情,心情沉重。这种时候,世界各国本该联手应对疫情全球大流行和金融危机,但是相互的指责和甩锅,使得事态变得更加严峻和复杂,而遭殃的是普通老百姓。贸易摩擦破坏了大国之间长期积累的互信。最近关于“中国病毒”的提法是糟糕的,这时候不应该煽动民族情绪对立,转移视线甩锅,不应该被肮脏的政治愚弄。就像世卫组织负责人说的,“2009年流感大流行始于北美,我们也没把它称作北美流感 ”。病毒没有国界,不区分种族、肤色和阶层,世界各国应该联合团结起来。
 
  (本文作者介绍: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曾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副主任、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分析师。)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